

1.
副詞
文言副詞,剛,才。
2.
名詞
古代加在男子名或字后面的美稱,如孔丘字仲尼,也稱尼甫,后來指人的表字。
3.
名詞
(Fǔ)姓。
1.
亦作“父”。
2.
開始。
1.出自《周禮·春官·小宗伯》卜葬兆,甫竁,亦如之。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今吏甫受詔讀記,直豫言使后知之,非可復若私府有所取也。
3.
方才;剛剛。
1.出自《漢書·翼奉傳》天下甫二世耳,然周公猶作詩書深戒成王,以恐失天下。
2.出自《再用張敏之韻》登科年甫冠,修史發初蒼。
3.出自《黃山記》那時我喘息甫定,他們卻催促我上觀察臺去。
4.
古代國名。
1.出自《詩·王風·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
5.
指周代的卿士甫侯。
1.出自《詩·大雅·崧高》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6.
通“父”。古代為男子美稱,多附于表字之后。
1.出自《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2.出自《禮記·曲禮下》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
3.出自《顏氏家訓·音辭》甫者,男子之美稱,古書多假借為父字。
7.
通“脯”。
1.出自《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石首春產於江,秋產於?!◆悶楦υ??。以鹽冰之曰腌魚子。
8.
通“乎”。
1.出自《越絕書·荊平王內傳》﹝漁者﹞歌而往過之曰:“日昭昭,侵以施,與子(指伍子胥)期甫蘆之崎?!?/p>
9.
姓。春秋時鄭有大夫甫假。見《史記·鄭世家》。
1.出自《廣韻?麌韻》甫,姓。
10.
大;廣大。參見“甫田”。
1.出自《詩·齊風·甫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2.出自《漢書·禮樂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3.出自《瓜賦》殷中和之淳祜,播滋榮於甫田。
4.出自《雨頌》甫田之坼,陰液膏之。
11.
通“父”。對老年人的尊稱,猶父老。
1.出自《秀野以喜無多屋宇幸不礙云山為韻賦詩熹伏讀佳作率爾攀和》超搖謝眾甫,??沓從諸孫。何以自怡悅?窗中見秋云。
2.出自《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作》吟悲炙留銜,句喜珠離淵。忽茲遇眾甫,欲彀羞斷弦。
1.中斷之宗祀。多用于王室或有爵位者。
1.滅亡。
1.斷絕希望。
2.極目遠望。
1.《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絶。"后因以"絶韋"為勤學鉆研之典。
1.不通音問。
1.極其少有。
1.謂斷絕人事交往。
2.絕無僅有之物。
1.斷絕;停止。
1.與他人不同席。獨坐一席,以示尊顯。
1.謂毫無瑕疵。
1.亦作"絶弦"。
2.斷絕琴弦?!秴问洗呵铮疚丁?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此事種子書均有記載,文字略有不同◇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3.指離弦之箭。比喻速度極快。
1.亦作"絶崄"。
2.猶極險。亦指極險之處。
3.越過險阻。
1.見"絶險"。
1.《晉書.嵇康傳》"康將刑……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稄V陵散》于今絶矣。'"又《阮籍嵇康等傳論》"嵇琴絶響,阮氣徒存。"后因稱中斷散失之學術技藝為"絶響"。
2.指最高造詣的學問技藝。
1.極其清新。
1.《漢書.枚乘傳》"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絶薪止火而已。"后用"絶薪止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斷絕與延續。
1.棄絕學業。
2.失傳的學問。
3.謂造詣獨到之學。
1.十分雅致。
1.見"絶巖"。
1.見"絶巖"。
1.極高的山峰。
1.艷麗無比。亦借指艷麗無比的美人或花朵。
1.陽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歷十月戊戌日為絕陽之日,諸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
2.謂陽氣隔絕。
1.極好的模樣。
1.中斷的事業。
2.有非凡成就的事業或學業。
3.指無后嗣繼承的產業。
1.卓絕的技藝。
1.獨特不凡。
2.全然不同。
1.極高之造詣。
1.斷絕某種意念。
1.陰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歷四月戊辰日為絕陰之日,百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
1.極遠的地方。
1.扯斷結冠的帶。據漢劉向《說苑.復恩》載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冠纓,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三年,晉與楚戰,有楚將奮死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遂用作寬厚待人之典。
2.用以形容男女聚會,不拘形跡。
1.斷絕人的生育能力。常用的方法是結扎男子的輸精管或女子的輸卵管。
1.極遠之地。
2.與外界隔絕之地。
1.精美華麗的衣服。
1.鑲錦加飾的邊幅。
2.整幅的錦。
1.即錦官城。
1.旗竿。古時旗杠以錦包之﹐故稱。
1.也叫雜錦歌。曲藝的一種。流行于福建西南部﹑臺灣及東南亞華僑集中地區。由福建南部民間歌謠發展而成。一般為四人演唱﹐主要以琵琶﹑三弦﹑大管弦﹑洞簫等樂器伴奏。
1.織錦工匠。
2.樂工。
1.見"錦官城"。
1.城名。故址在今四川成都南。成都舊有大城﹑少城。少城古為掌織錦官員之官署﹐因稱"錦官城"◇用作成都的別稱。
1.衣錦榮歸。
1.猶錦筆。對他人文章的美稱。
1."衣錦還鄉"之略語。
1.花紋色彩絢爛的絲織品。比喻辭采。
2.指日本彩色浮世繪。
1.色彩艷麗的織錦。
1.織錦的織機。
1.精致華美的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