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拖;拉;牽引。
1.
牽引;拖。
1.出自《易·既濟》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遠逝〉》曳彗星之皓旰兮,撫朱爵與鵕鸃。
3.出自《思帝鄉》詞六幅羅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4.出自《聊齋志異·阿纖》山起坐不自安,曳令暫息。
2.
穿著。參見“曳婁”。
1.出自《詩·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2.出自《鹽鐵論·刺權》婦女被羅紈,婢妾曳黹舒。
3.出自《新唐書·隴西公博義傳》驕侈不循法度,伎妾數百,曳羅紈,甘粱肉,放于聲樂以自娛。
3.
困頓。
1.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
4.
逾越,超過。
1.出自《文選·王褒〈洞簫賦〉》狀若捷武,超騰逾曳,迅漂巧兮。
5.
飄搖。
1.出自《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
1.謂險阻重重。
1.見"岨崄"。
1.亦作"岨險"。
2.險阻。
3.指險峻的山。
1.本指山交錯不平貌。引申為抵觸,不合。
2.指不順當。
1.除去塵垢。
1.驅除;除去。
1.除去禍害。
1.驅除禍害,消除奸佞。
1.中醫學用語。疏散風邪的統稱。即消除表里﹑經絡﹑臟腑間滯留的風邪。
1.驅除機心。
1.謂解除塵俗牽累。
1.佛教語。修智慧,斷煩惱。意謂去除塵念,修煉智慧,便可成佛。
1.強健貌。
1.為消除邪惡災異而祭祀。
1.中醫學用語。消除濕邪的統稱。分化濕﹑利濕﹑燥濕等法。
1.中醫學用語。幫助排痰或消除生痰病因的方法。分為化痰﹑消痰﹑滌痰三類。其中以化痰法為常用。
1.驅除。
1.驅除。
1.除去虛妄。
1.驅除邪惡。
1.消除他人的疑惑。《新唐書.僖宗紀》有"協禮經之旨,祛中外之疑"句。宋儲泳著有《祛疑說》。
1.見"祛練神明"。
1.驅逐(邪妖﹑災異)。
1.猶胠篋。
1.原謂撬開箱子◇亦泛指盜竊。
2.指盜竊者。
1.小偷。
1.猶胠篋。指盜竊。
1.右翼。古代戰陣有左右翼。借指事物之相輔相成者。
1.除去。袪,通"祛"。
1.清除。袪,通"祛"。
1.強健貌。
1.謂緣飾袖口。裼,通"緆"。
1.除病。袪,通"祛"。
1.撩起衣服前往受業。形容虛心求教。
1.攪糞蛆的無齒耙。比喻無端惹事﹑挑撥是非之人。
1.產于華南的一種異草。
1.蠅類的幼蟲。
2.比喻令人厭惡的東西。
3.比喻卑鄙無恥之徒或渺小無用的人。常用作詈詞。
1.比喻卑下無能之輩。
1.謂渺小無用的東西。
1.見"蛆蟝"。
1.亦作"蛆渠"。
2.即馬蚿。百足蟲。
1.謂心地骯臟﹐腹懷淫亂。
1.蛆蟲和蒼蠅。亦比喻卑劣齷齪者。
1.猶身材。
1.猶身軀。脰,頸項。
1.亦作"軀干"。
2.泛指身體。
3.專指胴體部分。
由椎骨、肋骨和胸骨互相連接成可活動的脊柱和骨性胸廓。作用是支持頭部,保護脊髓和胸腹腔內的內臟器官。
1.體格。
1.身體。引申指生命。
1.猶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