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出。
1.出自《說文·日部》旸,日出也。
2.出自《宋開府碑銘》吁嗟廣平,宅此不旸。
2.
太陽。
1.出自《自漁梁驛至衢州大雪有懷》詩薄吹消春凍,新旸破曉晴。
3.
晴;晴天。
1.出自《論衡·寒溫》雨,旦旸反寒;旸,旦雨反溫。
2.出自《書·洪范》曰雨,曰旸。
3.出自《農政全書》青海周官海之流,亦罔潴蓄,以故一遇恒旸,赤地千里,而莫之救也。
4.出自《出郭》詩自慚游惰無營業,高柳陰中話雨旸。
4.
明亮。
1.出自《愁霖賦》仰皇天而太息,悲白日之不旸。
2.出自《丹砂可學賦》故從師而問道,冀幽路之或旸,測神宗之無緩,踐云根之不賒。
5.
日中時。
1.出自《禮記·祭義》殷人祭其陽
6.
旱。
1.出自《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夫旸者之望雨也,見霮?而鼓舞;寒者之乞溫也,睹束煴而挾纊。
1.增俸;升官。
1.增添,添設。
1.加重;增強。
1.猶添磚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盡一點力量。
股份公司把資本公積金轉為資本無償分配給原有股東,或允許股東按一定比例以較優惠價格購買新股票。既是股份公司給股東的一種回報方式,也是股份公司增加資本、擴大經營規模的措施之一。
1.憎恨與喜愛。
1.猶憎惡。
1.憎惡痛恨。
1.亦作"憎妬"。
2.憎恨妒忌。
1.見"憎妒"。
1.憎恨,厭惡。
1.厭煩。
1.猶憤恨。
1.怕風。
1.厭惡痛恨。
1.厭惡怨恨。
1.憎惡詆毀。
1.亦作"憎嫉"。
2.厭惡妒忌。
1.見"憎疾"。
1.嫌恨嫉妒。
1.憎愛。
1.憎惡命運(亨通)。語出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楊倫箋注"文人多遭困躓,反似憎命之達者,即詩能窮人意。"
1.可僧惡的人。
2.謂厭惡人。
1.憎恨而又畏懼。
1.因忤逆而厭惡。
1.厭惡;埋怨。
1.厭惡,討厭。
1.憎惡怨恨。
2.指厭惡責怪。
1.絲綢之統稱。
1.繒帛布疋。
1.見"繒彩"。
1.亦作"繒采"。
2.彩色繒帛。
1.帛和紙。
1.清代水師的一種小型戰船,有趕繒船﹑艍繒船﹑撈繒船等種類。見《清史稿.兵志六》。
1.販賣絲綢的人『初大臣灌嬰,本睢陽之販繒者,后佐劉邦定天下,有功,封潁陰侯◇因以"繒販之士"稱有才能而出身低微者。
1.雙絲織成的細絹。
1.即砫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繒,通"砫"。
2.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1.有彩色花紋之絲綢。
1.繒帛與絲綿的并稱。
2.指用繒帛絲綿制作的寒衣。
1.無文彩之絹帛。
1.不平貌。
1.猶繒繳。
1.射鳥的箭和釣絲。比喻危機或羈絆。繒,通"砫"。
1.泛指絹帛之類。
1.五彩絲綢。
1.繒帛絲綿。亦指繒帛絲綿所制衣服。
1.遭遇挫折。
1.猶今之梯田。
1.山石高峻貌。
1.以破罾與紗線織成的布﹐產于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