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假裝;偽裝。
1.
假裝。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利心無足,而佯無欲者也。
2.出自《女冠子》詞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3.出自《金壺浪墨·果勇夫人》先是鎮署司餉朱之貴者,性吝刻,眾欲殺之。夫人藏之復壁中,佯令追捕。
4.出自《孔雀東南飛》我催你去睡,你低著頭佯瞅不睬。
2.
見“倘佯”。同“徜徉”。徘徊;安閑自在地步行。
1.出自《文選·〈宋玉風賦〉》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
2.出自《九嘆·思古》臨深水而長嘯兮,且倘佯而泛觀。
3.出自《折桂令·九月八日謎社會于文昌宮》曲歸路倘佯,一片秋聲,兩袖嵐光。
4.出自《一本褪色的相冊》忘記了油墨,忘記了賬本,我們是倘佯在悠閑中了。
3.
見“佯佯”。猶洋洋。眾多貌。
1.出自《墨子·非樂上》嗚乎!舞佯佯,黃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
4.
見“佯佯”。做作的樣子,猶言裝模作樣。
1.出自《厭花落》詩也曾同在華堂宴,佯佯攏鬢偷回面。
2.出自《踏莎行》詞輕輕試問借人么,佯佯不覰云鬟點。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那娼妓卻笑容可掬,佯佯地道了個萬福。
1.小雨貌。
2.濕潤貌。
3.幽暗;迷茫。
1.廣漠無際。
2.指天空。
3.幽晦廣遠。多指陰曹。
1.北冥之鵬。語本《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陸德明釋文"北冥﹐本亦作溟。"后遂以"溟鵬"指大鵬。
1.暮色;夜色。
1.大海。
1.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氣混混沌沌的樣子。
2.泛指自然之氣。
3.水勢無邊際貌。
4.謂不著邊際。
5.尊敬推崇。
1.北溟之魚。北溟,古人想象中北方極遠的大海,其中有巨魚,名為鯤。見《莊子.逍遙游》。
1.溟海與漲海。
2.泛指大海。
1.指溟海。
1.謂陰曹的誅伐。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它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歷莢。
1.蔓菁。
1.日歷。因蓂莢的更換而知月日,故名。
1.神話中的瑞木名。
1.傍晩的煙靄。
1.昏暗。
1.猶昏暗。
1.謂夜織。機,指織布機。
1.凝不清貌。
1.亦作"暝蒙"。
2.幽暗不明貌。
1.見"暝曚"。
1.昏暗貌。
1.暮色;夜色。
1.昏暗的道路。
1.語本《莊子.在宥》"倫與物忘,大同乎涬溟。"本指元氣混沌狀態◇亦以"暝涬"謂昏昧無知。
1.見"暝煙"。
1.猶陰暗。
1.見"暝鐘"。
1.見"榠楂"。
1.亦作"榠查"。亦作"榠樝"。
2.果木名。落葉喬木。果實亦名榠楂,味澀,可入藥。
1.見"榠楂"。
1.閉目合掌行跪拜禮以示虔誠。
1.綽菜的別名。又名睡菜。
1.春秋晉盲樂師師曠的自稱。
1.夜色。
1.母族。
2.指母族的人。
1.為母之道。道,指道德﹑天性﹑天職等。
2.母親的行輩。
1.人母的德性。
1.同母之弟。別于庶弟。
2.母親的弟弟,即舅。
1.指標準。
2.模子。
1.一國的立法采用或模仿外國的立法,則稱被采用或模仿的外國法律為母法,稱依其制定的法律為子法。
2.指憲法。依據憲法制定的普通法為子法。
1.猶母儀。
1.對別人母親的尊稱。
1.服喪制度之一。古制,父在母死,服喪一年。自唐垂拱年間始,改為三年。見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兇典制.母服》。
2.居母喪所穿的喪服。
1.有子女的婦女。
1.祖國。
1.猴的一種。也叫沐猴﹑獼猴﹑馬猴。
2.雌性猴。
1.帝王之母。
2.泛稱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
1.母親的娘家。
2.娘家。
1.猶母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