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硯臺,寫毛筆字等研墨用的文具。
2.
形容詞
舊時指有同學關系的(因同學常共筆硯,同學也稱“同硯”)。
3.
名詞
(Yàn)姓。
1.
磨墨的文具。通稱硯臺。
1.出自《與平原書》筆亦如吳筆,硯亦爾。
2.出自《文心雕龍·養氣》至如仲任置硯以綜述,叔通懷筆以專業,既暄之以歲序,又煎之以日時。
3.出自《瘞硯銘》隴西李觀元賓始從進士貢在京師。或貽之硯,既四年,悲歡窮泰,未嘗廢其用。
4.出自《硯史·用品》石理發墨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緣飾,雖天然,失硯之用。
5.出自《北京人》案上放著筆墨畫硯,磁器古董,都極其古雅而精致。
2.
制硯。
1.出自《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其山多秀石,可硯。
3.
姓。元有硯彌堅。見《新元史》卷二三四。
1.出自《萬姓統譜?霰韻》硯,見姓苑。元硯彌堅,德安應城人……以教授為業,已而被薦擢為真定教授。
1.勇敢有力。
2.指勇武之士。
1.本為佛教語,指奮勉修行。
2.指刻苦修習,猛進不已。
1.勇敢而有謀略。
1.勇敢剽悍。
1.猶勇悍。
1.勇敢沉著。
1.勇敢的士兵◇亦泛指有力氣有膽量的人。
1.勇于隱退;見機急退。
1.奮勇前進。
1.勇敢地一直前進。
1.勇士,武士。
2.勇猛威武。
1.勇敢堅毅。
1.亦作"勇于"。
2.謂臨事不退縮,不推委。
1.見"勇鷙"。
1.勇猛強壯;勇猛剛強。
2.勇猛強壯的士卒。
1.亦作"涌長"。
2.急劇增長。
1.亦作"涌出"。
2.涌冒而出。
1.涌現于心頭的感觸。
1.亦作"涌沸"。
2.翻騰。
3.噴涌出沸騰的水。
1.亦作"涌澓"。
2.涌起洄流。
1.亦作"涌貴"。
2.指物價猛漲。
1.亦作"涌激"。
2.洶涌激蕩。
3.形容感情激昂奔放。
1.亦作"涌擠"。
2.擁擠。
1.亦作"涌金門"。
2.南宋行都臨安(今杭州市)的西城門。門臨西湖。
1.涌現聚合。
1.洶涌的水流。
1.形容翻卷飄動。
1.噴涌流淌。
2.猶奔瀉。
1.亦作"涌泉"。
2.水向上噴出的泉。
3.中醫針灸穴位名。
1.亦作"涌身"。
2.縱身。
1.亦作"涌躍"。
2.升騰;跳躍。
1.激流。
2.猶奔流。
1.(人和事物)大量出現。
2.突然出現。
1.亦作"涌泄"。
2.嘔吐排泄。
3.噴涌外泄。
1.亦作"涌溢"。
2.涌流而出。
3.漫溢;泛濫。
4.比喻大量涌現。
5.猶沸騰。
1.水波騰涌貌。
1.見"涌趯"。
1.漢代宮廷女官名號的一種。有稱其容貌美麗之義。
1.輕巧美麗貌。
1.高低眾多貌。
1.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在由幼蟲老熟后變為不動的蛹期的過程。
1.蛹羽化后剩下的外殼。如蟬蛻為蟬蛹羽化時所脫下的外殼。
1.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在幼蟲變化成蛹﹑蛹變為成蟲以前的一段時期。
1.蠶蛹蜷伏繭中。比喻隱居不出。
1.亦作"踴昂"。
2.(物價)上漲。
1.亦作"踴躭"。
2.見"踴躪"。
1.亦作"踴發"。
2.迸發。
1.亦作"踴距"。
2.跳躍。
1.亦作"踴躪"。亦作"踴躭"。
2.猶踴擗。
1.亦作"踴擗"。
2.頓足搥胸。形容極度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