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辭卻,辭職。
1.出自《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
2.出自《云麓漫鈔》魏孝文謂高閭曰:“卿為中書監,職典文辭,若情思不至,應謝所任。”
2.
推辭;拒絕。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嬰(陳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
2.出自《漢書·汲黯傳》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也,召黯拜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印綬。
3.出自《宋艷·奇異》屏人密問之,謝無有。
3.
引申為不用。
1.出自《醉贈張秘書》詩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2.出自《夜坐示桑甥十韻》大巧謝雕琢,至剛反摧藏。
3.出自《十洲春語·評花小詩·應阿鳳》屏棄羅紈謝粉脂,豐神亦復減他時。
4.
辭別。
1.出自《史記·張耳陳馀列傳》有廝養卒謝其舍中曰:“吾為公說燕,與趙王載歸。”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3.出自《送元昱尉義興》詩去矣謝親愛,知予發已華。
4.出自《龜臺琬琰·英妃》妃腋下忽生碧毛,謝司列曰:“我碧毫小仙也。久為世溷,今當去。”
5.
引申為離開。
1.出自《長生殿·情?!?/span>雖謝塵緣,難返仙庭。
2.出自《〈傅天集〉序》﹝高不騫﹞性不耽榮利,謝舉場者已數十年。
6.
消失;凋謝。
1.出自《楚辭·大招》青春受??,白日昭只。
2.出自《與約法師書》其事未遠,其人已謝。
3.出自《水經注·洛水》猿徒喪其捷巧,鼯族謝其輕工。
4.出自《有鳥》詩妖姬謝寵辭金屋,雕籠又伴新人宿。
5.出自《〈瓦釜集〉附錄·隔河望見野花紅》等到路通花要謝,苗籃捚水一場空。
7.
指脫落。參見“謝頂”。
1.出自《東方》你瞧別人三十歲沒有事兒,你倒謝了頂了。
8.
衰敗,衰落。
1.出自《北齊書·元暉業傳》暉業以時運漸謝,不復圖全,唯事飲啖。
2.出自《宿覺庵》詩宿覺名未謝,殘山今尚存。
9.
除去。
1.出自《贈僧崖公》詩冥機發天光,獨朗謝垢氛。
2.出自《西樓記·砥志》妹子,你這等洗脂謝粉,定有個心上人在那里。
10.
避免;避開。
1.出自《游赤石進帆海》詩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夭伐。
2.出自《獨坐閑詠》深掩柴門謝世紛,南山時看起孤云。
3.出自《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但矢一字之公,可謝千秋之罰。
11.
缺乏;少。
1.出自《為柳令謝驃騎表》適野謝山川之志,輟耕無鴻鵠之嘆。
2.出自《詩品·總論》詞既失高,則宜加事義。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
3.出自《四鼓酒醒起步庭下》詩鴟溝謝拍拍,鴻路迫冥冥。
12.
遜讓;不如。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序》或稱伊霍之勛,無謝於往載。
2.出自《上皇西巡南京歌》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3.出自《次韻答吳竹橋》文章已謝當時好,止足寧希史傳名。
13.
更替;輪替。
1.出自《莊子·秋水》何少何多,是謂謝施。
2.出自《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若日月有晝夜,終而復始,明而復晦。
14.
道歉;認錯。
1.出自《左傳·僖公十年》於是?鄭聘於秦,且謝緩賂,故不及。
2.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3.出自《隋書·李密傳》請斬謝眾,方可安輯。
4.出自《與李中孚書》於是有免死之周,食嗟來之謝,而古人不以為非也。
15.
慚愧;不安。
1.出自《文選·顏延之〈贈王太常〉詩》屬美謝繁翰,遙懷具短札。
2.出自《文心雕龍·指瑕》雖有俊才,謬則多謝。
3.出自《送張說巡邊》詩茂先慚博物,平子謝文章。
16.
酬謝;酬答。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解狐舉邢伯柳為上黨守,柳往謝之。
2.出自《后漢書·皇甫規傳》交構豪門,競流謗??,云臣私報諸羌,謝其錢貨。
3.出自《新唐書·李光弼傳》萬有一不捷,當自刎以謝天子。
4.出自《桃花扇·草檄》人人共憤,皆思寸磔馬阮,以謝先帝。
17.
指謝儀,報酬。
1.出自《鹽鐵論·疾貪》為醫以拙矣,又多求謝。
2.出自《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若能令翁許我,請進百金為嫗謝。
18.
泛指感謝。
1.出自《漢書·張安世傳》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2.出自《次韻裴仲謨和何先輩》多謝名郎傳綠綺,愧無佳句比南金。
19.
問候,問。
1.出自《漢書·李陵傳》霍子孟、上官少叔謝汝。
2.出自《董嬌饒》詩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3.出自《送張掾序》君行見吾故人朱仲章,亦稱高明果毅、公而忘私人也,其為我謝焉。
20.
告知,語。
1.出自《戰國策·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2.出自《漢書·周勃傳》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p>
3.出自《題紅葉》詩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4.出自《送程公辟之豫章》詩使君謝吏趣治裝,我行樂矣未渠央!
21.
解答,敘述。
1.出自《論衡·謝短》以儒生修大道,以文吏曉簿書,道勝於事,故謂儒生頗勝文吏也。此職業外相程相量,其內各有所以為短,未實謝也。
22.
龜的一種。行而頭仰,用以占卜不靈。參閱《周禮·春官·龜人》。
1.出自《爾雅·釋魚》龜俯者靈,仰者謝。
2.出自《〈爾雅〉新義·龜俯者靈,仰者謝》《詩·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箋:“卜筮數而瀆龜,龜靈厭之,不復告其所圖之吉兇,言雖得兆,占繇不中?!笔侵x即不靈之謂。
23.
通“榭”。
1.出自《公羊傳·宣公十六年》宣謝者何?宣宮之謝也。
2.出自《荀子·王霸》臺謝甚高。
24.
古邑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唐河縣南。周申伯遷于此。一說,即今河南省信陽市。
1.出自《詩·大雅·崧高》亹亹申伯,王纘之事。于邑于謝,南國是式。
2.出自《國語·鄭語》謝西之九州,何如?
3.出自《水經注·比水》比水又西南流,謝水注之,水出謝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漸大。城周回側水,申伯之都邑,《詩》所謂“申伯番番,既入于謝”者也。
25.
姓。春秋時魯有謝息。見《左傳·昭公七年》。
1.出自《廣韻?祃韻》謝,姓。出陳郡、會稽二望。
比照某一事物的道理推出跟它同類的其他事物的道理照此~ㄧ其余~。
1.《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朱熹集傳"類,善也……孝子之孝誠而不竭,則宜永錫爾以善矣。",后因以"類錫"謂以善施及眾人。
1.類似新星的變星。類新星的亮度,是突然變亮的,光譜性質和新星在某一變化時期的光譜一樣。
類似新星的變星。類新星變星的亮度是突 然變亮的,光譜性質和新星在某一變化時期的光譜一樣。
1.謂按人或事物的性質比類敘事。
1.依類選任。
1.指龜甲占卜以驗吉兇。
1.謂根據類似的事例,來說明意義。
1.類祭禋祀。
1.按類集聚。
1.分類匯總。
1.古代神龜名。
1.猶歷代。
1.歷朝;歷代。
1.古代被拘系于異國的臣子對所在國國君自稱。亦泛指被拘系之臣。
2.特指戰國楚屈原。原因讒被放,自沉于汨羅◇人因其無罪而死,故稱。
1.(累,今讀léi)果實連串下垂貌。
1.歷代;接連幾代。
1.積德。
1.接連幾代皇帝。
1.堆疊。
1.形容文字眾多。
1.形容文字多而長。
1.方言。累贅。
1.麻煩。
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服刑完畢或者赦免后,在一定期限內又犯必須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人。
1.指最終的最高封贈。
1.被拘系之俘虜。
1.謂積功升官。
1.損害;拖累損害。
1.亦作"累跡"。
2.猶累足。因畏懼而不敢正立。
3.足踵相接。形容人群擁擠。
連累到~無辜。
1.亦作"累趼"。
2.謂由于久行,足上磨出重重硬皮。
1.見"累繭"。
1.連續數劫。謂時間極長。劫,梵語kalpa之音譯劫波的略稱。
以某數為基數,另一數與它的比值按等差數列(如1%,2%,3%,4%)、等比數列(如1%、2%,4%,8%)或其他方式逐步增加,叫做累進~率ㄧ~稅。
1.病句。
1.累封之爵位。
1.麻煩;勞累。
2.方言。猶勒索。
1.堆砌的土塊與積聚的柴草。或借指簡陋的居室。
1.猶積功。
累累1〈書〉憔悴頹喪的樣子~若喪家之狗。也作儽儽。 累累2 [léiléi]〈書〉接連成串果實~。另見lěilěi。
1.猶離離。果實繁多貌。
1.猶沿途。
一層層堆起來的蛋,比喻局勢極不穩定,隨時可能垮臺危如~。
連年~豐收。
1.交配期的公牛。泛指公牛。
1.佛教語。人死后每七日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稱齋七。
1.亦作"累碁"。
2.堆疊棋子。比喻形勢危險。
1.見"累棊"。
1.猶屏息。
2.謂文句呆滯不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