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把裝運的東西從運輸工具上搬下來(跟“裝”相對)。
2.
動詞
把加在人身上的東西取下來或去掉。
3.
動詞
解下拴牲口的套。
4.
動詞
把零件從機械上拆下來。
5.
動詞
解除。
6.
名詞
(Xiè)姓。
1.
亦作“缷”。
2.
搬下;放下。
1.出自《道光洋艘征撫記》于是義律由省下澳,稟言躉船販煙之弊,極須設法早除……并稟請準本國貨船泊卸澳門。
2.出自《船長》滑石粉不讓卸,別的貨也取不出來。
3.出自《上海的早晨》她辦了離婚手續,好象卸下千斤重擔,渾身輕松了。
3.
交卸;推卸。
1.出自《型世言》你莫不與鄧氏有甚口舌,殺了他,反卸與人?
2.出自《職業》就是他。傳達走了,他卸了責任般地走了。
3.出自又如:卸責。
4.
降落;落。
1.出自《初六日過鄱陽湖入相見灣》詩阻風兩日卸高桅,笑傲江妃縱酒杯。
2.出自《月光下》月光沒有照到的地方,黑影也卸下來了。
5.
凋謝。
1.出自《風入松》曲看到荼?卸也,玉驄何處垂楊?
2.出自《西青散記·娟娟仙子降乩詞》月光昏,隔水人斷孤村;深巷小,黃葉紛紛都卸。
6.
倒塌。
1.出自《儒林外史》只見他兩手扳著看墻門,把身子往后一掙,那垛看墻就拉拉雜雜卸了半堵。
7.
丟失。
1.出自《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原來那漢子是他方客人,因登東,解脫了裹肚,失了銀子,找尋不見。只道卸下茅坑,喚幾個潑皮來,正要下去淘摸。
2.出自《不平者》王大爺只好賣了,可是今天當人面眾地卸了威風,心里是不服的。
8.
解除;解下。
1.出自《鄜畤李相公》詩功高馬卸黃金甲,臺迥賓懽白玉樽。
2.出自《浣溪沙》詞半醉疑情引繡茵,睡容無力卸羅裙。
3.出自《夏閨晚景瑣說》乃起步歸闈,掀湘簾,入傍妝臺,對芙蓉鏡,卸鬢邊雙鳳。
9.
指褪下;脫下。
1.出自《無題》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2.出自《登記》保安想要她個貼身的東西,她給保安卸了一個戒指。
3.出自《文心》已是榴花照眼的時節了,大氣中充滿著溫暖,使人卸去了夾衣,只穿著單衫。
10.
指拆下;取下。
1.出自《高高的白楊樹·如愿》店鋪正好卸排門,開始營業了。
2.出自又如:拆卸。
1.潮汐升降幅度逐日不同﹐朔﹑望日﹐由于日﹑月的引潮力作用最大﹐海水面升降也最大﹐稱為大潮。但各地尚有其它復雜因素的影響﹐大潮不一定見于朔﹑望日﹐可能延遲兩三天。常用作比喻﹐謂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或大的趨勢。
1.快船。
1.高飛。
1.胥吏貪污田賦的一種方法。
1.傳揚聲譽。
1.飛馳的車子。
1.(橋梁等)凌空架起。
向四外濺鋼花~,鐵水奔流。
1.疾飛的箭。
2.比喻迅速。
3.射箭。
1.古代的一種渡水工具。
漢武帝時,名將李廣驍勇善戰,匈奴恐懼,稱他為飛將軍”◇代指矯健敏捷、英勇機智的將領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漢時匈奴對漢將李廣的稱呼。
2.借指行動神速﹑驍勇善戰者。
3.指空軍飛行員。
1.見"飛韁"。
1.疾速劃動的槳。亦借指飛快的船。
1.武術動作。兩足相繼踢起,高約齊頭。
1.老松樹皮中的聚脂。
1.飛傳的捷報。
1.指金黃色的太陽。
2.在器物表面黏貼金粉。
3.用作裝飾的金箔。
1.直生枝條。
1.寶鏡名。
2.仙精。
3.道家的一種丹藥。
1.指日光。
2.寶劍名。
1.比喻明月。
1.飛書。
1.投擲火炬。
1.神獸名。
1.游目俯視。
1.飛行客。比喻箭。
2.指仙人。
1.飛入空中。
1.策馬飛馳。
1.謂策馬飛馳。
2.快跑的馬。
1.猶飛越。
①非常迅速漁船鼓著白帆,~地向遠處駛去 ㄧ日子過得~,轉眼又是一年。②非常鋒利鐮刀磨得~。
1.山峰名。也稱靈鷲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與靈隱寺隔溪相對,高二百多米。峭壁巖洞中有五代至元代的造像三百多尊。
2.宋徽宗時,于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景龍山側筑一土山,名艮岳,其中一山峰名飛來峰。
突然發生的意外災禍。
1.見"飛禍"。
1.南京市朝天宮﹑靈谷寺各有一具剪形鐵器,重千斤以上。傳說是從天外飛來的;據考證是古代向高處運送建筑材料的工具,作用同今起重機。
1.洶涌的波浪。
1.揚起的大波。
1.見"飛?"。
1.謂非常鋒利。
1.飄動的白絹。
1.亦作"飛煉"。
2.謂去除丹砂中的雜質以煉丹。
1.凌空飛架的橋。
1.同"飛芻挽粟"。
1.謂相隔較遠的鄰居。
1.即飛魚。指文鰩魚。
〈方〉①特別靈活或靈敏腦子~。②特別靈驗這藥治感冒,~。
1.水流直瀉而下。
2.瀑布。
1.快速飛行。
2.指瀑布﹐飛泉。
3.流星。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封第三表》"則天變彰于飛流﹐地眚見于震壓。"《魏書.術藝傳.張淵》"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歸邪繽紛﹐飛流電舉。"一說﹐指飛星和流星。兩者微異。魏收注"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絶﹐流星跡存而不滅。"
1.散布謠言,惡意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