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協調,配合得適當。
2.
動詞
(事情)商量好;辦妥(多指跟別人打交道的事情)。
3.
形容詞
詼諧。幽默;滑稽。
1.
和合;協調。
1.出自《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2.出自《沁園春·劉總干會飲同寮出示新詞席上用韻》詞堪憐倦客情懷,聽吹竹彈絲金奏諧。
3.出自《〈野香亭詩〉序》而舉其所閱歷與睹記者,往往即事以征情,取之于心而諧之于韻。
2.
辦妥;辦成。
1.出自《后漢書·五行志一》南陽有童謠曰:“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2.出自《搜神記》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后宿此,未有活者。”書生曰:“無苦也,吾自能諧。”遂住廨舍。
3.出自《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但患不諧,茍得諧,何患晚也。
4.出自《鳳求凰·避色》功名未偶,姻事難諧。
3.
商議定。參見“諧價”。
1.出自《后漢書·宦者傳·張讓》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后得去。
2.出自《語林》令人視之,果見向囊皆珍玩,正與胡父諧賈。
3.出自《寐叟題跋》飛鳧人持此卷來,審為真跡,諧價得之。
4.
辨別。
1.出自《列子·周穆王》予一人不盈於德而諧於樂。
5.
對照。
1.出自《論衡·自紀》諧於經不驗,集於傳不合。
6.
詼諧;戲謔。
1.出自《漢書·東方朔傳》上以朔口諧辭給,好作問之。
2.出自《柳敬亭傳》蓋敬亭極喜寫書調文,別字滿紙,故牧齋以此諧之。
3.出自《澹定集·讀作品記(五)》他的語言,采取了長段排比,上下駢偶,新舊詞匯并用,有時寓莊于諧,有時寓諧于莊。
1.官方發給的蓋印封簽的文書,作憑證用。
1.即農歷之月建。古時以北斗星的運轉計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謂之斗建。如正月指寅,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為建卯之月。
1.峭拔剛健。斗,通"陡"。
1.亦作"斗艦"。
2.戰船。
戰船蒙沖斗艦乃以千數。
1.亦作"斗將"。
2.驍勇善戰的將領。
3.指古代出陣挑戰和應戰的將領。
4.指有勇無謀的將領。
1.動物以角相抵而斗。
1.亦作"?腳"。
2.官倉中的掌斗小吏。
1.亦作"斗捷"。
2.競相比賽快速。
3.取勝。
1.方言。猶言出風頭。
1.亦作"斗進"。
2.競進。
1.亦作"斗競"。亦作"鬪競"。
2.爭斗。
1.亦作"斗酒"。
2.比酒量。
1.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能詩善飲,文思敏捷,氣概豪邁。語出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1.劃拳賽酒。
1.唐馮贄《云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飆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后因以"斗酒雙柑"指春日勝游。
1.唐王績的別號。
1.一斗酒一只雞。泛指簡便的酒食。
2.謂以雞和酒祭奠。常用為悼亡友之辭。
1.亦作"斗具"。
2.指武器裝備。
1.相對著聚攏。
1.亦作"斗決"。
2.沖破。
1.陡峭峻險。斗,通"陡"。
2.孤懸。
3.猶懸殊。
1.孤懸邊遠之地;僻處邊遠之地。
1.道教稱北斗星君。
1.高且陡。斗,通"陡"。
1.亦作"斗侃"。
2.猶逗樂。斗,通"逗"。
1.亦作"斗闞"。
2.拼合鑲嵌。
1.指北斗星的斗柄。
〈方〉斗嘴。
1.用竹篾編成的大筐。
1.指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即樞﹑璇﹑璣﹑權。
2.泛指北斗。
3.喻指德高望重或才學冠世而為眾人景仰的人。
1.見"斗姆"。
1.亦作"?力"。
2.挽弓的力量。古時挽弓的力量以斗石為重量單位測計,故稱。亦泛指膂力。
1.指農歷。古代以北斗星斗杓運轉所指以定四時,故稱。
1.亦作"斗麗"。
2.比賽美麗。
1.亦作"斗麗爭妍"。
2.競相比賽艷麗。
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
1.亦作"斗詈"。
2.斗毆吵罵。
1.一斗之糧,形容極少的糧食。
1.形容數量之多。
1.用斗量,用車裝。形容數量很多。
1.用斗量,用筲計。形容數量很多。
1.亦作"斗龍舟"。
2.以龍舟競渡。我國民間習俗,每年端午節舉行。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懷石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1.方言。拼揍聚合在一起。
1.亦作"斗樓"。
2.一種供瞭望敵情用的活動建筑。一說即敵樓,城上的一種建筑,亦憑以望敵。
1.亦作"斗鏤"。
2.樹名。樹皮的纖維可用來織衣。
1.微薄的俸祿。
1.亦作"斗亂"。亦作"鬪亂"。
2.紛亂。
1.一種發音強烈的小鑼,為戲曲及民間鑼鼓樂的常用樂器。流行于廣東潮州等地。
1.亦作"斗買"。
2.兜售。斗,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