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吉利;幸運。
2.
名詞
(Xiáng)姓。
3.
形容詞
和善;友善。
4.
形容詞
指吉兇的預兆(迷信)。
1.
善;吉利。參見“不祥”。
1.出自《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2.出自《詩·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其祥,親迎于渭。
3.出自《國語·楚語上》故先王之為臺榭也,榭不過軍實,臺不過望氛祥。
4.出自《漢書·劉向傳》由此觀之,和氣致祥,乖氣致異;祥多者其國安,異眾者其國危。
5.出自《獲麟解》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2.
吉兇的預兆。
1.出自《易·系辭下》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2.出自《左傳·僖公十六年》周內史叔興聘于宋,宋襄公問焉,曰:“是何祥也?”
3.出自《論衡·異虛》善祥出,國必興;惡祥見,朝必亡。
4.出自《能改齋漫錄·記詩》京師每夕有赤氣,見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人以為皇子降生之祥。
5.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雖曰跋涉山川,探索秘密,世界學人,皆爾爾矣;然吾知之,恒為毛戴血涌,吾不知何祥也?
3.
兇災;妖異。
1.出自《老子》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2.出自《左傳·昭公十八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
3.出自《孫子·九地》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4.出自《酉陽雜俎·諾皋記下》廳階前枯梨樹大合抱,意其為祥,因伐之。
4.
親喪的祭名。古代居父母、親人之喪,滿一年或二年而祭的統稱。參見“大祥”、“小祥”。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付練、祥掌國事。
2.出自《禮記·雜記下》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
3.出自《國語·楚語上》〔屈到〕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將薦芰,屈健(屈到子)命去之。
4.出自《后漢書·桓彬傳》會母終,麟不勝喪,未祥而卒,年四十一。
5.出自《南史·袁湛傳》〔袁粲〕性至孝,居喪毀甚,祖日及祥,詔衛軍斷客。
5.
通“詳”。細密;周全。
1.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嘗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6.
順。
1.出自《淮南子·泛論訓》天下豈有常法哉?當於世事,得於人理,順於天地,祥於鬼神,則可以正治矣。
1.稍久。
1.久晴。
1.持續長久。
1.長久滯留。
1.因時間久遠而湮沒。
1.謂長壽。
1.舊約。
2.舊交。
很久以前已經;早就這件事我~忘了。
1.謂將來。
1.將來,未來。
1.同"久逸"。
2.早已散失;早已失傳。
1.長期服役。
1.長久安逸。
1.久游。
1.長久圓滿。
1.見"久游"。
1.長期窮困。
1.唐南詔國王之下的最高行政官員。
1.多時。
2.指多時以后。
1.長期當值。
1.長久棄置。
2.長久積存。
3.長久滯留。
1.草名。
1.久留。
1.喻長期堅持最后必有成效。
1.遼金以北方邊地部族組成的軍隊。乣軍之名始見于遼。金之乣軍散居于東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興起后,金西南路與西北路諸乣相繼投附或被征服。東北路乣軍則在窩闊臺時歸屬,成為元代遼東之乣軍。參閱王國維《之主因亦兒堅考》﹑陳述《乣軍考釋初稿》﹑蔡美彪《乣與乣軍之演變》。
1.《宋史.太祖紀三》"太宗嘗病亟,帝往視之,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帝亦痊自灸。"后因以"灸艾分痛"喻兄弟友愛。
1.艾的別名。
1.灸療留下的瘡口。
1.艾灸和針刺。
1.燒灼頭發。古人有灸發以明心跡之習。
見針灸”(1037頁)。
1.接受灸療的病人。
1.以灸法治病。
1.用艾炷燒灼眉頭以治狂疾◇多以言己之狂放為人所攻訐。
1.以灸術治病的醫師。
1.脅逼欺詐。
1.灸療用的艾絨,作柱狀,故稱。
1.燒灼。
2.指灸療。
1.以艾炷灸灼鼻梁。
1.以艾炷灼腳。
1.黑玉鏡。
1.赤身露體。
1.赤身露體。
1.猶空手。
1.舏裎﹐裸袒。
1.短毛的動物。
1.赤身露體行走。
1.謂不為衣衾棺槨而葬。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長而扁,花白色。是普通蔬菜。
1.韭菜花。
2.指五代楊凝式的正書法帖《韭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