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廟宇或房屋。
1.
祭名。春祭。
1.出自《詩·小雅·天?!?/span>禴祠蒸嘗。
2.出自《爾雅·釋天》春祭曰祠。
3.出自《說文?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
2.
祭祀。
1.出自《書·伊訓》伊尹祠于先王。
2.出自《史記·楚世家》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
3.出自《漢書·高帝紀下》過魯,以太牢祠孔子。
4.出自《癸辛雜識后集·諸齋祠先輩》太學諸齋,各祠本齋之有德行者。
5.出自《珍珠船》羅霄山有石井,天旱祠之,以木投井中即雨。
3.
得福而后祭神報謝。
1.出自《周禮?春官·喪祝》以祭祀禱祠焉。
2.出自《周禮?天官?女?!?/span>凡內禱祠之事,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4.
祠堂;廟。
1.出自《越絕書·德序外傳記》越王句踐既得平吳,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時為之立祠,垂之來世,傳之萬載。
2.出自《漢書·宣帝紀》修興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為百姓蒙祉福。
3.出自《水經注·泗水》吏民親事,皆祭亞父于居巢廳上。后更造祠于郭東,至今祠之。
5.
“祠祿”的省稱。參見“祠祿”。
1.出自《吹劍四錄》侍郎鄭丙目為偽學,〔朱晦庵〕遂以祠去。
2.出自《楹史·湯岐公罷相》湯岐公思退相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以煩言罷。洪文安遵在翰苑當直,例作平語,諫官隨而擊之,以祠去。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一年》會浚以母老乞祠,乃有是命。
1.亦作"農植"。
2.勸民種植◇泛指種植。
1.農書。
1.農業中學的簡稱。
1.猶耕種。
1.謂把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
1.舊指地主的莊園。
2.指村莊。
1.農家子。
1.耕作;農事。
1.指農業上栽培的各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樹和做工業原料用的棉花﹑煙草等。
1.我。
1.猶言我等。
1.自稱。猶言我。家,后綴。
2.女子自稱。猶言奴家。
3.舊時女子稱自己的家。
1.指北宋時壯族首領儂智高。
1.指吳越一帶的語音。
1.猶嘀咕;嘰咕。
1.低聲絮語。
1.低聲絮語。亦形容絮語聲。
2.方言。敷衍;將就。
1.形容說話聲音低且含混不清。
1.膿包。喻指無能或無能的人。
1.醇厚濃烈。
1.深綠。
1.深黛。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婦女畫眉所用。
1.猶言郁郁蔥蔥。
1.厚福。
1.濃郁。
①(煙霧、云層等)很濃濃厚的煙霧|濃厚的烏云。②(色彩、意識、氣氛等)重濃厚的地方色彩|濃厚的封建意識|濃厚的生活氣息。③(興趣)大濃厚的興致。
1.方言。將就。
1.渾厚而富于變化。
1.濃烈的濁酒。
1.濃郁清洌。
①(氣味等)濃厚強烈濃烈的酒氣|藥草的氣味濃烈極了。②(感情、情緒等)強烈、熱烈感情真摯濃烈。
1.黑而密的眉毛。
1.厚施脂粉。
1.同"淡妝濃抹"。
1.露多貌。
2.很深;很厚。
3.形容程度深。
1.濃艷綺麗。
1.在文字旁加上許多圓圈或點。常用以標示值得注意或精采的部分。
1.濃艷繁麗。
1.指興味濃厚。
1.指興味濃厚。
1.酣睡,沉睡。
①使溶液中溶劑蒸發溶液濃度增大的過程。廣泛應用于化學、食品等工業中。②指物體中使部分含量減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過程。如濃縮鈾等。③泛指用一定方法減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從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對含量增加濃縮鈾|文學要求濃縮,集中,概括,凝練。
1.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1.大笑。
(色彩)濃重艷麗一枝濃艷露凝香|這幅花鳥畫色彩濃艷。
1.汁液稠,味道厚。
1.指味厚和肥美的食物。
1.深厚真摯。
(色彩、氣味、煙霧等)很濃、很重設色濃重|濃重的香氣|江面上的霧越發濃重了。
濃艷地妝飾濃妝艷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