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露在外面容易看出來;明顯。
2.
動詞
表現;露出。
3.
形容詞
有名聲、地位、權勢的。
4.
形容詞
突出;觸目;惹人注目。
5.
名詞
〈敬〉稱自己的先人。
6.
名詞
(Xiǎn)姓。
1.
明;光明。
1.出自《書·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
2.出自《詩·大雅·抑》無曰不顯,莫予云覯。
2.
顯露;公開。參見“顯然”。
1.出自《北史·獨孤信傳》以其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過,逼令自盡於家。
2.出自《新唐書·卓行傳·陽城》城顯語曰:“延齡為相,吾當取白麻壞之,哭於廷。”
3.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袁紹遣人招張繡,并與賈詡書結好。繡欲許之,詡於繡坐上顯謂紹使。
3.
明顯;顯著。
1.出自《詩·周頌·維天之命》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
2.出自《逸周書·常訓》哀樂不時,四征不顯,六極不服,八政不順。
3.出自《文心雕龍·正緯》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
4.
顯揚。參見“顯比”。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2.出自《漢書·儒林傳·張山拊》臣聞圣王尊師傅,褒賢俊,顯有功,生則致其爵祿,死則異其禮謚。
3.出自《本朝政要策·三司》天子嘗召見其吏李浦等,問利害之理。浦等言七十余事,多見聽納……而浦遂試用顯於世焉。
5.
高貴;顯赫。
1.出自《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2.出自《論衡·自紀》世能知善,雖賤猶顯。
3.出自《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爾祖未顯時,歸為尚書婦。
6.
表現;顯示。
1.出自《詩·周頌·敬之》敬之敬之,天維顯思。
2.出自《宋書·黃回傳》氛沴克霽,狡謀方顯。
3.出自《水滸傳》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
4.出自《莎菲女士的日記·一月十八》天光這時也慢慢顯出了魚肚白。
7.
表面;外面。
1.出自《荀子·天論》外內異表,隱顯有常。
2.出自《韓非子·說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
8.
舊時子孫尊美先人之稱。參見“顯考”、“顯妣”。
1.出自《書·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
2.出自《文選·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弈葉佐時。
3.出自《思親為潘文則作》詩穆穆顯妣,德音徽止。
9.
更代;子孫相繼。
1.出自《書·康誥》于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
2.出自《三與黃侃書》《釋詁》:“顯,代也。”因念《周頌》言:“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大雅》言:“凡周之士,不顯亦世。”“顯”并訓代……有代之者,有嗣之者,故得無射,有代之者,故得奕世也。
1.美好的風格﹑風氣。
1.謂止息否運。《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陸德明音義"休,息也。"《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方今天地氣閉,大人休否,智者見險,投以遠害。"李賢注"休否,謂休廢而否塞。"一說謂恐懼否運的來到。見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否》。
2.吉祥和兇險。
1.吉祥的征兆。
1.吉慶;福瑞。
1.官吏呈請休假。
2.指休假。
1.罷免,革除。
1.可耕地在某一時期不種植農作物,以恢復地力。
1.美盛的功業。
1.辭去官職。
2.古代少數民族部落名。
1.盛美的光華。亦比喻美德或勛業。
1.致仕,退休。
1.安定和平。
2.猶言平息了事。
1.見"休澣"。
1.亦作"休浣"。
2.指官吏按例休假。
3.泛指休息。
1.會議在進行期間暫時停止召開。
1.指暫時不噴發的火山。
1.美好嘉祥。
1.謂使車馬停歇。
1.謂度假。
2.假日。
1.清簡。
1.指美好的德行。
吉與兇;善與惡卜來年之休咎。
1.謂辭官家居。
2.休息;閑暇。
1.謂美善而剛毅。
1.擺脫,割斷。
1.謂報紙刊物等停止出版。
英語shock的音譯。因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引起的綜合征。表現為無力、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皮膚蒼白、四肢冰涼、出冷汗、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心音弱、煩躁不安或昏迷。因大量失血、嚴重創傷、過敏、嚴重心臟病、失水、燒傷和嚴重感染、藥物中毒等引起。
1.美好。
1.使老人得到休養。
1.猶休棄。
1.猶言太平盛世。
1.盛美的利益。
1.見"休糧"。
1.盛美的事業。
1.美善。
1.美善昌隆。
1.放馬。謂不打仗。
1.美善。
1.某些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而停止生長或活動的現象。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動,植物的芽在冬季停止生長等。
1.謂使人民休養生息。
1.美好的名聲。
1.美好清明。
2.用以贊美明君或盛世。
1.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1.猶精心謀劃。
1.休息洗沐,猶休假。
1.安寧。
1.歸還軍用的牛。謂停止戰事。
1.亦作"休牛散馬"。
2.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1.見"休牛歸馬"。
1.猶言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