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娞”。
2.
挽以登車的繩索。
1.出自《儀禮·士昏禮》婿御婦車授綏,姆辭不受。
2.出自《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至秦,詳失綏墮車,不朝三月。
3.出自《還山詩》仆夫理前綏,逝駟鳴階除。
4.出自《鳳氏經說·車上器》手挽升車者曰綏,尊者之綏曰良,御者之綏曰散。
3.
安;安撫。
1.出自《書·盤庚上》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
2.出自《吊魏武帝文》指八極以遠略,必翦焉而后綏。
3.出自《順宗實錄五》奉若成憲,永綏四方。
4.出自《嘯亭雜錄·李壯烈戰跡》皇上之所以委任長庚者,蓋欲使永靖海氛,以綏民命,其成功與否則天也。
4.
縛系。參閱于省吾《〈夏小正〉五事質疑》。
1.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綏多士女。
5.
告。
1.出自《書·大誥》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氏御事。綏予曰:“無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
2.出自《書·盤庚下》盤庚既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綏爰有眾。
3.出自《積微居讀書記·尚書說·盤庚中》綏,告也。
6.
退軍。
1.出自《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
2.出自《秦少游賀劉發首薦次韻》居官死職戰死綏,夢尸得官真古語。
3.出自《郎潛紀聞》道光間西夷犯浙,武臣多死綏者。
7.
止住。
1.出自《國語·齊語》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
8.
祭名。參見“綏祭”。
1.出自《儀禮·士虞禮》不綏祭,無泰羹湆胾從獻。
2.出自《禮記·曾子問》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假,不綏祭,不配。
9.
舊綏遠省略稱。1954年撤銷,并入內蒙古自治區。
又稱自然數唯一分解定理”。任一大于1的自然數都可分解成若干質因數的連乘積,如果不計各質因數的順序,這種分解是唯一的。如825=3·52·11。
又稱等差級數”。形如a+(a+d)+…+(a+nd)+…的級數。其中d稱為公差。
簡稱算術平均”。n個實數a1,a2,…,a璶的和除以個數n所得的商,記作a=a1+a2+…+a璶n。在統計中,常用來表示某種現象的一般水平。
①有效;承擔責任或后果我說話是算數的,你們盡管放心。②表示把事情做到底你一定要把她送到家才算數。
1.謂謀劃周密﹐從不失誤。
1.見"算間"。
1.猶貪小。
1.數學。
2.算術。
1.謂折算銀兩。
1.算定﹐料定。
1.猶選擇。
1.計算帳目。
2.吃虧或失敗后和人爭執較量﹐有報復之意。
1.竹制的籌。
2.即算盤。
1.把許多賬目積聚在一起來計算。比喻把事情的是非得失集中在一起加以總結或對各種錯誤事后進行總清算。
1.猶當作。
1.綏綏。緩行貌。
1.猶縱令。
1.雖然。
1.唯恐。雖﹐通"唯"。
1.獸名。神話中的獨角馬。
1.即使如此。
2.猶即使。
1.猶縱然。
1.雖然。
1.猶雖然。
1.雖然。
1.形象丑惡。
1.笑貌。
1.咬食;吞吃。
1.笑貌;譏笑貌。
1.小雨。
1.茂盛貌。
1.見"葰茂"。
1.雪霜貌。
1.乖離不正貌。喻禍亂。
1.謂張目則事物紛雜,開口則語言繁復。
1.仰視貌。
1.目開合貌。
1.渾樸貌。
2.睜眼仰視貌。
3.亦作"睢于"。喜悅貌。
1.歌曲名。
1.見"睢盱"。
1.見"睢苑"。
1.漢梁孝王劉武所造園林。在睢陽(今河南商丘東),故稱◇亦借指名園。
1.璀璨。色彩鮮明﹑光彩奪目貌。
1.安定。
1.安定邊區。
1.安撫引導。
1.安撫平定。
在黑龍江省東南部、濱綏鐵路終點。1975年設市。以綏芬河得名。人口367萬(1995年)。是中俄邊境的重要城市。有鐵路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雙城子)相通。
1.古代王畿外圍疆域之一。
2.平定征服。
安撫綏撫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