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刺;扎(多見于傳統小說、戲曲)。
1.
涂抹。
1.出自《集韻·入覺》搠,《博雅》:涂也。
2.出自《東堂老》只揀那賣不出去的菜葉兒,將來煨熟了,又不要蘸鹽搠醬,只吃一碗淡粥。
2.
刺;戳。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連搠一兩刀,血流在地,眼見得老王養不大了。
2.出自《水滸傳》有那走得遲的,盡被搠死了七八個。
3.出自《西游記》他的嘴長耳大,腦后鬃硬,搠得我慌。
4.出自《動搖》豈不是就搠破土豪劣紳的詭計么?
3.
豎;插。
1.出自《魯齋郎》這廝強賴人錢財,莽奪人妻室,高筑座營和寨,斜搠面杏黃旗。
2.出自《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故此臥房里面,鴇兒的腳也不搠進去。
3.出自《花城》他把一盤耙搠到老柿樹上當梯子。
4.
執;持。參見“搠筆巡街”。
1.出自《水滸傳》小將軍搠戟在手,勒馬陣前,高聲大叫。
5.
摔;用力推。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自埋怨,自失笑,自解嘆,自敦搠。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那婦人將盤一搠,且不收拾,怒目道:“適間老死魅曾對貴人說些甚話么?”
6.
掉換。參見“搠包兒”。
1.出自《漁樵記》由你寫,或是跳墻驀圈,剪柳搠包兒,做上馬強盜,白晝強奪,或是認道士,認和尚。
2.出自《小桃紅》常則是搠包兒為帥手,背板凳慣曾經。
7.
同“槊”。古代兵器中的長矛。
1.出自《水滸傳》人人都帶雁翎刀,個個盡提鴉嘴搠。
1.遼遠廣闊。
2.指高遠弘大的志向﹑前途﹑職位等。
3.長遠而廣闊,不限于目前。
1.猶古代。
1.喻指女子之眉。
1.猶遠行。
2.猶遠播。
1.深遠周到。
2.猶遠至。
1.防盜。
1.猶遠路。
1.謂德行播及遠方。
2.高尚的德操。
1.遙遠的地方。
1.歐洲人指亞洲東部地區。
1.謂說話不直截了當,繞圈子。
1.到遠方去戰斗。
1.深遠地謀劃。
2.指長遠的謀劃。
1.亦作"遠遁"。
2.逃往遠處。
1.罪惡遍及遠方。
2.指邊遠惡劣之地。
1.猶遠近。
1.遠方的藩國﹑藩鎮。
1.見"遠藩"。
1.遠大的規劃。
1.遠處。
1.指血統疏遠的宗族人員。
1.高遠豪放。
1.遠方來的書信。
1.使遠地的人信服。
1.指王畿以外的地方。
1.抱負遠大。
1.亦作"遠?"。
2.遠大的氣度。
1.晉高僧慧遠,居廬山東林寺,世人稱為遠公。
1.障蔽。
1.翅膀。
1.障蔽,遮護。
1.作戰時部隊的兩翼。
1.助成;助長。
1.輔翼隨從。
1.維護保全。
1.輔佐擁戴。
1.鳥張翼疾飛貌。
2.輕盈貌。
1.猶倚憑。馮,"憑"的古字。
1.猶擁戴。
1.輔佐,扶助。
1.輔佐。
1.同"翼翮"。
1.翅膀。
1.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氣焰囂張的惡人。
1.保護;佐助。
1.謂如兩翼相夾。
1.輔助。
1.維護圣教。
1.語出《書.大誥》"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棄基。"孔傳"其父敬事創業,而子不能繼成其功,其肯言我有后﹑不棄我基業乎?"后以"翼考"為先父之美稱。
1.宮名。明代貴妃所居。因以為貴妃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