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辦公的場所;也專指某種行政機構。某些機關的名稱或機關、企業中按業務而分的單位。
2.
動詞
布置。
3.
動詞
簽名,題字。
4.
動詞
代理或暫任某個職務。
1.
公署;官署。辦理公務的機關。
1.出自《國語·魯語上》夫署,所以朝夕虔君命也。
2.出自《博弈論》儒雅之徒,則處龍鳳之署。
3.出自《新唐書·李程傳》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
4.出自《題蘭汀郎中園居三十五韻》羸馬嘶黃塵,默默入冷署。
2.
哨所;崗位。
1.出自《墨子·備城門》寇在城下,時換吏卒署。
2.出自《墨子·號令》令各知其左右前后,擅離署,戮。
3.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重以虎威章溝,嚴更之署。
3.
布置;安排。
1.出自《楚辭·遠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并轂。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漢王大說,遂聽信策,部署諸將。
3.出自《魏都賦》設官分職,營處署居。
4.出自《水滸傳》方臘見柴進署事公平,盡心喜愛。
4.
委任;任命。
1.出自《后漢書·劉永傳》遂招諸豪杰沛人周建等,并署為將帥。
2.出自《獨孤府君墓志銘》楊於陵為華州,署君鎮國軍判官。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令孜老大不忍,心里要抬舉他,不論好歹,署了他一個劇職。
5.
署理;兼攝。指代理,暫任或試充官職。
1.出自《漢書·蕭望之傳》望之以射策甲科為郎,署小苑東門候。
2.出自《寒食日出游》詩念君又署南荒吏,路指鬼門幽且夐。
3.出自《儒林外史》〔遽太守〕年老告病,已經出了衙門,印務是通判署著。
4.出自《燕下鄉脞錄》楊襲侯在滇,兩署藩篆。
6.
考核。
1.出自《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興廉舉孝,歲時於外府;署行議年,日夕於中甸。
7.
書寫。
1.出自《漢書·鄭當時傳》翟公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2.出自《漢武帝于宮中宴西王母》詩長生碧字期親署,延壽丹泉許細看。
3.出自《郎潛紀聞》蔚州魏敏果公象樞尹京兆時,嘗自署一額,書“我愧包公”四字。
8.
記錄;題記。
1.出自《墨子·號令》悉舉民室材木瓦,若藺石數,署長短小大。
2.出自《墨子·雜守》守節出入,使主節必疏書,署其情,令若(著)其事。
3.出自《漢書·蘇建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4.出自《倪云林十萬圖記》其款署至正癸丑,乃其晚年筆。
9.
簽名;簽署。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李膺》不肯平署。
2.出自《隋書·蘇夔傳》后議樂事,夔與國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於是夔妥俱為一議,使百僚署其所同。
3.出自《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銘》守諱其切,自為奏,朝廷視無通判署,疑之。
1.見"殘臘"。
1.毀壞形體。刑,通"形"。
1.尚未化盡的雪。
1.猶殘花。
夕陽,西沉的太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猶殘殺。
1.散失不全。
1.指民生凋敝的地區。
1.殘存。
2.指殘存的人或事物。
1.將止的雨。
夏歷月末不圓的月亮。也指將落的月亮一彎殘月。
1.斷足。古代酷刑之一。
1.零散稀疏的云。
1.殘害。
2.殘忍暴虐。
3.指兇殘暴虐的人。
4.毀壞。
殘留的渣滓。比喻殘存的壞人殘渣余孽。
1.比喻在消滅或淘汰過程中殘存下來的壞人。
夕陽之光竹間殘照人,池上夕陽浮。
1.猶殘卷。
1.指殘存的古代典籍。
1.猶殘酒。
1.暴戾放肆。
1.未納完的田租。
1.酒后殘存的醉意。
2.指略帶醉態之身。
1.方言。對蠶的愛稱。
1.養蠶用具。用竹篾或葦子等編成。用以盛桑葉和放養蠶。
1.亦作"蠶薄"。
2.一種以竹篾或葦子等編成的養蠶器具。
1.見"蠶箔"。
1.明時宮人納錦之所。
1.擱置蠶箔的木架。宋梅堯臣有《和孫端叟蠶具.蠶槌》詩。
1.相傳為蜀王的先祖﹐教人蠶桑。
2.借指蜀地。
3.見"蠶叢路"。
1.指蜀道。
1.指險絕的山路。
1.亦作"蠶簇"。
2.供蠶吐絲作繭的用具。俗稱蠶山。多用竹﹑木﹑草等做成。
1.見"蠶蔟"。
1.養幼蠶用的糊紙小竹匾。
1.猶蠶食。
又稱胡豆”、羅漢豆”。雙子葉植物,豆科。一二年生草本。莖方形,中空。羽狀復葉。花白色,有紫斑。莢果大而肥厚。種子橢圓扁平,可供食用。莖、葉可作飼料或綠肥。
1.蠶豆的重要害蟲﹐俗稱"豆牛"。
1.亦作"蠶?"。
2.蠶作繭成蛹后﹐所化的蛾。有翅二對﹐足三對﹐觸角一對﹐遍體生白色鱗毛﹐雌大雄小﹐交尾產卵后﹐不久即死亡。
1.蠹魚的別稱。
1.養蠶的屋子。
1.蠶叢和魚鳧的并稱。
1.養蠶的婦女。
2.蠶的別稱。
1.養蠶與耕田。泛指農事。
1.見"蠶功"。
1.亦作"蠶工"。
2.猶蠶事。
1.古代王室養蠶的宮館。
1.古官名。
2.舊傳司蠶之神。
1.古代王室養蠶的宮館。
1.養蠶和種莊稼。泛指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