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從肛門出來的排泄物;糞。
2.
名詞
指眼、耳等器官的分泌物。
1.
亦作“宩”。
2.
泛指渣滓或分泌物。
1.出自《春渚紀聞·丹陽化銅》即投藥甘鍋中,須臾銅中惡類如鐵屎者,膠著鍋面。
2.出自如:耳屎;眼屎。
3.
比喻低劣。參見“屎詩”、“屎棋”。
1.出自《通俗編·藝術》《唐詩紀事》:顧著作況在茅山,有一秀才行吟得句云:“駐馬上山阿。”久不得屬。顧云:“風來屎氣多。”秀才審知是況,慚惕而退。今嘲惡詩曰“屎詩”,此其出典。
2.出自《昊天塔》呀,這和尚不老實,你只好關門殺屎棋。
3.出自《儒林外史》鄒泰來因是有彩,又曉的他是屎棋,也不怕他惱,擺起九個子,足足贏了三十多著。
4.
從肛門中排出。
1.出自《水經注·沔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
5.
糞便。
1.出自《莊子·知北游》〔東郭子〕曰:“何其愈甚邪”〔莊子〕曰:“在屎溺。”
2.出自《論衡·商蟲》神農、后稷藏種之方,煮馬屎以汁漬種者,令禾不蟲。
3.出自《齊民要術·炙法》炙車熬:炙如蠣。汁出,去半殼,去屎,三肉一殼。
4.出自《宣州雜詩》鳥屎常愁污,蟲絲幾為捫。
5.出自《上海的早晨》拉不出屎來,怪馬桶不好。
1.毀壞。
2.頹敗。
3.詆毀失敗者。
4.因遭誣謗而身敗。
1.破敗虧竭。
1.毀損剝蝕。
1.敗壞澆薄。
2.詆毀鄙薄。
3.瘦弱。
1.儒家喪制。謂居喪哀毀﹐但不應因此喪生。
1.見"毀不滅性"。
1.拆除﹑改建。
1.毀謗中傷。
1.喻王室崩潰覆滅。
1.廢棄車馬。喻歸隱意志堅決。
1.撤除﹐毀掉。
1.毀齒。
1.詆毀丑化。
1.斥責諷刺。
1.因哀傷而憔悴。
2.因居喪過哀而憔悴。
1.謂直諫君主之過。
2.指居喪過哀而憔悴。
3.泛指因勞苦而憔悴。
1.打罵。
2.指熔毀舊首飾﹐重新打造。
1.毀壞一空。
1.詆毀﹐誹謗。
1.污點﹐過失。
1.誣蔑誹謗。
1.誹謗非議。
1.詆毀。
1.因居喪過哀而致精神委頓。
2.破敗﹐倒坍。
1.詆毀。
1.譴責懲罰。
1.比喻拋棄立身行事準則﹐曲意投合別人。
1.黜退。
2.毀棄﹐廢棄。
1.降低官服等級表示自責。
2.謂除去官服改為常裝。
1.毀謗離間。
1.燒毀。
1.猶毀病。
1.亦作"毀?"。亦作"毀眥"。亦作"毀胔"。
2.因居喪過哀而極度瘦弱。
1.見"毀家紓難"。
1.熄滅。
1.毀棄戒律。
1.毀壞﹐斷絕。
1.謂故作軍容疲弱之狀。
1.毀謗離間。
1.破壞﹐分裂。
2.撕破。
3.哀毀。
1.毀壞脫落;破損失落。
2.撤除神主。
1.辱罵。
1.埋葬﹐掩埋。
1.毀壞面容。
1.古代宗廟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廟。
1.毀壞﹐消失凈盡。
1.勾銷作廢。
1.指居喪因慕念其親而形容憔悴。
1.虧缺。
2.破損。
1.謂敗壞節操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