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shù)詞
數(shù)目,九加一后所得。
2.
副詞
表示達(dá)到頂點;完全。
3.
名詞
(Shí)姓。
4.
量詞
法定計量單位中十進(jìn)倍數(shù)單位詞頭之一,表示101,符號da。
1.
數(shù)詞。九加一所得。
1.出自《易·系辭上》十有八變而成卦。
2.出自《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3.出自《商君書·來民》王行此,十年之內(nèi),諸侯將無異民。
4.出自《龍蟲并雕齋瑣語·戰(zhàn)時的書》若看見排錯了十個字,甚至于后悔不該發(fā)表或出版。
5.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2.
數(shù)詞。表示約數(shù)。猶言十來個。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辱十城之虛壽,奄咸陽以取雋。
3.
數(shù)詞。指十倍。
1.出自《商君書·更法》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2.出自《漢書·韓安國傳》臣聞利不十者不易業(yè),功不百者不變常。
4.
數(shù)詞。指十分;十份。
1.出自《商君書·去強》國以難攻者,起一得十;國以易攻者,出十亡百。
2.出自《兩般秋雨盦隨筆·十半軟半》又《枚乘傳》“尚得十半”,謂十分中可冀五分也。
5.
序數(shù)的第十位。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茍;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
2.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惟漢十世,將郊上玄。
6.
表示多;齊全;完備。
1.出自《詩·豳風(fēng)·東山》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
2.出自又如:十足。十全十美。
7.
表示垂直相交狀的物象。如:十字路口;油菜為十字花科;紅十字會。參見“十字”。
1.出自《晉書·何曾傳》﹝曾﹞務(wù)在華侈……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2.出自《行路難》詩君不見西陵田,縱橫十字成陌阡。
3.出自《酬令狐相公寄賀遷拜之什》詩三花秀色通書幌,十字春波繞宅墻。
4.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問到陳乾娘門首時,十字兒竹竿封著門。
8.
通“什”。雜。參見“十錦”。
1.出自《西湖賦》亭連棟為十錦,碑蝕苔以千言。
2.出自《紅樓夢》﹝寶釵﹞轉(zhuǎn)過十錦槅子,來至寶玉的房內(nèi)。
3.出自《帝京歲時紀(jì)勝·元旦》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繪果,十錦火鍋供饌。
4.出自《十洲春語》對靚品,如宴客綴錦閣下,攜十錦琺瑯杯,宣牙牌令。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yán)。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yán)。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