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吉祥,好預兆。
2.
名詞
古代用玉做的信物。
3.
名詞
(Ruì)姓。
1.
古代用作符信的玉。
1.出自《書·舜典》﹝舜﹞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2.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司馬請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
3.出自《文選·范云〈贈張徐州稷〉詩》軒蓋照墟落,傳瑞生光輝。
2.
祥瑞。古人認為自然界出現某些現象是吉祥之兆。
1.出自《論衡·指瑞》王者受富貴之命,故其動出見吉祥異物,見則謂之瑞。
2.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時時有景云祥風,從璿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
3.出自《春雪間早梅》詩誰令香滿座,獨使凈無塵。芳意饒呈瑞,寒光助照人。
4.出自《初刻拍案驚奇》盡道豐年瑞,豐年瑞若何?
3.
使獲吉祥。
1.出自《魯靈光殿賦》神之營之,瑞我漢室,永不朽兮。
2.出自《新唐書·張薦傳》﹝張??﹞若壯,殆以文章瑞朝廷乎?
3.出自《次韻張子野竹林寺》澗水橫斜石路深,水源窮處有叢林。青鴛幾世開蘭若,黃鶴當年瑞卯金。
4.
指吉祥的事物。
1.出自《劇秦美新》玄符靈契,黃瑞涌出。
2.出自《宋史·五行志二下》帝曰:“朕嘗禁四方獻瑞,今得西川麥秀圖,可謂真瑞矣!”
1.謂將帥揮旗操演軍陣。
1.學校的成立紀念日。往往選取學校有重大意義事件的發生日為之。如北京大學確定五月四日為校慶日。
1.校勘詮釋。
1.馬官之長。
2.管理池沼的小吏。
1.即學舍。古代的學校。
2.多指學校房屋。
1.比試射技和武藝。
2.射獵。
1.校勘石刻文字。
1.核查實際情況;核實。
1.考評士子。
1.三國時魏﹑吳所置掌偵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執政的耳目。吳也稱校官。
1.考較試驗。
2.考選;考試。
1.裝飾。
1.古代鄉里的公共教育場所。
1.校勘注釋。
1.即校刀手。
1.校勘書籍。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有校書郎中,三國魏始置秘書校書郎,隋﹑唐等都設此官,屬秘書省。
3.唐胡曾《贈薛濤》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薛濤,蜀中能詩文的名妓,時稱女校書◇因以"女校書"為妓女的雅稱。亦省稱"校書"。
1.古代指國家校理藏書之所。
1.即薛濤箋。一種幅小而精美的紙張,用以題詠或書寫信函。唐人稱薛濤為女校書,故薛濤箋又稱校書箋。亦借指題詠或書信。
1.東漢時,征召學士至蘭臺或東觀宮中藏書處校勘典籍,其職為郎中者,稱校書鄌中(亦省稱校書郎);其職為郎者,則稱校書郎。三國魏始置校書郎官職,司校勘宮中所藏典籍諸事。唐以后歷代因之。明以后不置。
1.數計。
1.猶裝扮自己。
1.學校在校外聘請的輔導員。
1.衛士。
1.《晉書.阮籍傳》"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后因以"校尉廚"代指美酒。
1.校勘文章。
1.考較武藝。
1.學校教育事務。
2.泛指學校事務。
1.考校練習;考查學習。
1.拘捕。
1.校訂修正。
1.古代稱學校。
1.校理補敘。
1.考試鹽。
1.學校。
1.巡視考察。
1.學校為了進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選擇若干符合本校辦學宗旨的醒目詞語,作為學校全體人員的奮斗目標。
1.核對查考;比較驗證。
1.考核技術。
1.在學校中工作的醫生。
1.即交椅。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椅子。
1.舊時對學校中工友的稱呼。
1.校勘增益。
1.檢閱,操演。
1.較量勇力。
1.學校的師生稱在本校畢業的人,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職員的人。
1.校勘者的話。
1.校對工作者。
1.學校內供休息﹑觀賞的園子。亦泛指學校范圍內的地面。
1.計較怨仇。謂有怨仇必定報復。
①審閱校訂(書刊內容)。②〈書〉檢閱~三軍 ㄧ~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