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衣襟。
2.
名詞
衽席,睡覺用的席子。
1.
亦作“袵”。
2.
整理衣襟。
1.出自《新序·節士》正冠則纓絕,衽襟則肘見,納屨則踵決。
2.出自《后漢書·左周黃傳論》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
3.
衣袖。
1.出自《管子·弟子職》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盧漱,跪坐而饋。
2.出自《列女傳·魯季敬姜》所與游處者,皆黃耄倪齒也。文伯引衽攘卷而親饋之。
3.出自《滿宮花》詞少年何事負初心,淚滴縷金雙衽。
4.出自《讀書雜志·漢書八》衽謂袂也?!稄V雅》曰:“袂、衽,袖也。”“衽,袂也?!贝嗽啤皵狂哦?,《貨殖傳》云:“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笔邱偶瘩且?。
4.
臥席。指床褥。
1.出自《儀禮·士喪禮》衽如初,有枕。
2.出自《新唐書·韓滉傳》滉雖宰相子,性節儉,衣裘茵衽,十年一易。
5.
連結棺蓋與棺木的木榫。兩頭寬,中間窄,形似衽,故名。漢人名“小腰”。參閱清黃生《義府·衽》。
1.出自《禮記·檀弓上》衽每束一。
6.
引申為寢宿。參見“衽金革”。
1.出自《禮記·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2.出自《懷香記·受詔安邊》念衰齡出鎮西陲,衽金革身罹驚恐。
3.出自《四書稗疏·中庸·衽金革》衽金革,言以金革為襟。葢謂甲爾,披堅則執銳,執銳則致死,戰士之服也。
7.
衣襟。指上衣前交領部分。
1.出自《禮記·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
2.出自《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3.出自《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常服均右衽,死者之服用左衽。外族亦有左衽者。
8.
衣襟。指上衣兩旁形如燕尾的掩裳際處。
1.出自《儀禮·喪服》衽二尺有五寸。
2.出自《三禮名物通釋·衣服·衣裳》后代上衣,無中間一尺正方之要,亦無兩旁此燕尾之衽。
9.
衣襟。泛指上衣的前幅。
1.出自《楚辭·離騷》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2.出自《文選·潘岳〈秋興賦〉》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
(政府機關的法律、命令、文告,團體的通知事項)公開發布,使大家知道~于眾ㄧ~新憲法ㄧ食堂的賬目每月~一次。
1.謂可與三公相當的才能。
1.謂相當于三公輔相的才識和名望。
1.亦作"麁中"。
2.謂生性粗厲。
1.亦作"麄重"。
2.粗大笨重。
1.糙米稀飯。
1.粗糙拙劣。
1.亡故。
1.流水。亦比喻流逝的歲月。
1.亡故。
1.謂疾風。
1.見"徂輝"。
1.亦作"徂暉"。
2.落日的光輝。
3.比喻逝去的歲月。
4.泛喻年華。
1.亡魂。
1.見"徂徠"。
1.亦作"徂來"。
2.山名。又名尤來﹑尤崍﹑尤徠。在山東省泰安縣東南。《詩.魯頌.閟宮》"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后因以"徂徠"指生長棟梁之材的大山。
3.往復。
1.行進的車輛。兩,"輛"的古字。
1.流年。
1.死亡。
2.凋謝;衰落。
1.見"徂歿"。
1.亦作"徂沒"。
2.亡故。
1.流年,光陰。
1.遷徙。
2.消逝;流逝。
3.謂死亡。
1.亡故。
1.馀生,晩年。
1.出征的軍隊。
1.亡故。
2.遠行。
3.流逝。
1.《詩.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鄭玄箋"徂,猶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稱盛暑。
2.指季夏。
3.謂暑熱消逝。
1.徂年。
2.謂光陰流逝。
3.歲暮。
4.往年。
1.死亡。
2.消逝。
1.往日的容顏。謂年輕時的容顏。
1.移動的日影。
1.消逝的聲音。
1.遠征軍的旌旗。
1.前往征討;出征。
2.謂遠行。
3.奔流;流逝。
1.今茲,現在。徂,通"且"。
1.去世。
1.逝世。
1.死亡。
2.凋零。
1.亦作"殂歿"。
2.死亡。
1.死亡。
1.見"殂沒"。
1.去世。
1.亦作"殂隕"。
2.死亡。
1.急病。
1.急步,快走。
1.急速完成。
2.推動使之成功。
1.謂急促地搗衣。杵,搗衣用的棒槌。
1.勞苦不安貌。見"促促"。
1.猶短短的。指時間。
2.猶短短的。指空間。
3.匆匆。
4.拘謹小心貌。
5.勞苦不安貌。 6.象聲詞。蟲鳴聲。 7.象聲詞。機杼聲。 8.象聲詞。沙上急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