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引線穿過針鼻兒。
2.
動詞
縫綴。
3.
名詞
〈書〉綴結。
4.
形容詞
在書信中表示深深感激。
1.
單股繩。
1.出自《說文·糸部》紉,單繩也。
2.出自《齊民要術·插梨》先作麻紉,纏十許匝。
2.
搓;捻。
1.出自《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2.出自《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
3.出自《采菱歌》弭榜搴蕙荑,停唱紉薰若。
4.出自《趙吉甫種德園》詩九畹蘭芳佩可紉,桃李陰成應有地。
3.
以線穿針。參見“紉箴”。
1.出自《兒女英雄傳》姑娘看見,一把手搶過來道:“拿來啵!紉一個針也值得這么累贅!”
2.出自《銅墻鐵壁》蘭英紉好線,來給銀鳳綴褲子的破綻。
4.
縫綴。
1.出自《新唐書·孫孝哲傳》祿山對側門俟召,衣帶絕,不知所為,孝哲箴縷素具,徐為紉綻,祿山大悅。
2.出自《聊齋志異·俠女》日嘗至生家,見母作衣履,便代縫紉。
5.
撫摩。
1.出自《管子·霸形》狄伐邢衛,桓公不救,裸體紉胸稱疾。
6.
通“韌”。柔軟而結實。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蒲葦紉如絲,盤石無轉移。
7.
心中感佩。多用于書信。
1.出自《丙午秋書》七八月之交,子約處遞到所惠書,備紉存念不忘之意。
1.粗惡低劣。
粗劣;簡陋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
1.見"粗魯"。
1.亦作"麄虜"。
2.粗暴魯莽。
1.亦作"粗鹵"。
2.性格﹑行為等粗野魯莽。
1.粗疏直率。
2.粗劣簡陋。
1.粗糙簡陋。
2.不精致;不精確。
1.粗略論述。
1.粗陋駁雜。
1.亦作"麄謾"。
2.謂誑人。
1.粗豪率直。
2.粗魯莽撞。
3.粗壯丑陋。
1.粗魯兇猛。
1.謂質地粗糙,不細潔。
1.同"粗衣惡食"。
1.簡略樸素。
2.粗壯樸實。
1.淺顯;不深奧。
1.亦作"麄強"。
2.粗暴蠻強。
3.形容聲音粗重宏大。
1.粗俗的人;粗魯的人。
纖維粗短的原棉。色澤暗淡。只能用于紡粗特(粗支)紗或與細絨棉搭配紡中特(中支)紗,織造粗厚的棉織物。纖維彈性較強,適于制造起絨織物和用作棉絮。中國幾百年來栽培的土棉屬這一品種,故又稱中棉”,現已很少種植。
1.見"粗澀"。
1.指紡織過程中經粗紗機所制成的半成品,供細紡用。
1.合奏樂名。純用十種打擊樂器合奏。又稱素十番。
1.略知。
1.粗劣的食物。
1.擔任粗略簡單的差使。
2.指做粗重工作,多用于仆人。
1.即草書。
疏忽,不細致工作粗疏,難免有闕漏。
1.粗略誦讀。
1.略知;稍微知曉。
1.喻撐腰的人;有權勢的人。
1.亦作"麄頑"。
2.粗疏愚頑。
1.粗細的程度。
2.粗糙的和精細的。
1.一種鑼鼓與絲竹兼用的合奏樂名,起于明末,盛行江南,今仍流行于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十番即十番鼓,又稱十番鑼鼓,又有十不閑﹑十樣錦等名稱。
1.謂遣詞造句粗豪奇險。
1.筆道畫得較粗的線條。亦指用粗線條勾出的簡略輪廓。
2.比喻粗率的性格和作風。
1.疏忽;不仔細。
1.對待事物馬虎草率,不認真,不細心。
1.不細致;不沉著。
1.指草藥。
1.指言語﹑舉動粗魯無禮。
2.粗獷強悍。
1.粗布衣服,平常飯食。形容生活儉樸。
1.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1.亦作"麄衣糲食"。
2.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1.大略。
1.亦作"麁語"。
2.粗樸的語言。
1.粗劣雜亂。
2.猶駁雜。
1.亦作"麄繒"。
2.粗制的絲織品。
比喻粗心大意,辦事不細致周密做習題要細心,不能粗枝大葉。
1.謂制造的產品不顧質量差﹑只求數量多。泛指工作草率馬虎﹑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