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請人擔任工作或擔任職務。
2.
動詞
〈書〉聘問,古時指各國之間派使者訪問。
3.
動詞
訂婚,定親。
4.
動詞
〈口〉女子出嫁。
1.
探詢;尋求。
1.出自《詩·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2.出自《周禮·春官·占夢》季冬聘王夢,獻吉夢于王,王拜而受之。
3.出自《太玄·摛》故玄聘取天下之合而連之者也。
4.出自《東都遇春》詩既去焉能追,有來猶莫聘。
2.
聘問。專指天子與諸侯或諸侯與諸侯間的遣使通問。
1.出自《禮記·曲禮下》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2.出自《禮記·王制》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3.出自《國語·周語中》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
4.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既得寶劍,適會魯使季孫聘於吳,闔閭使掌劍大夫以莫耶獻之。
3.
聘請。
1.出自《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2.出自《孟子·萬章上》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湯使人以幣聘之。
3.出自《后漢書·徐稚傳》靈帝初,欲蒲輪聘稚,會卒,時年七十二。
4.出自《歸田瑣記·鼓樓刻漏》〔陳石堂〕精律呂璣衡之學,以宋遺民,不受元聘。
5.出自《致張敬堯的公開信》特立以中西友人講席之聘,即赴巴黎。
6.出自《家》下學期我們國文教員要改聘吳又陵。
4.
聘娶正妻。
1.出自《禮記·內則》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2.出自《左傳·文公七年》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聲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聲己辭,則為襄仲聘焉。
3.出自《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
4.出自《白頭吟》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
5.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夭;娶陳氏。
5.
聘禮或聘物的省稱。
1.出自《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紫衫人問道:“足下所定之室,何姓何名?當初有何為聘?”唐璧道:“姓黃,名小娥,聘物碧玉玲瓏,見在彼處。”
2.出自《奈何天·逼嫁》少刻送聘過來,明日做親就是。
3.出自《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這一房新媳婦是兒子親自去相來的,也央過媒,下過聘,準備熱熱鬧鬧排場一番。
6.
女子訂婚或出嫁。
1.出自《北里志·王團兒》總角為人所誤,聘一過客。
2.出自《北夢瑣言》李太師光顏以大勛康國,品位穹崇,愛女未聘。
3.出自《宋史·刑法志三》初,登州奏有婦阿云,母服中聘於韋,惡韋丑陋,謀殺不死。
4.出自《龍須溝》把她養大成人,聘出去,她會不來看我一眼!
7.
泛指國與國或方鎮與方鎮間的遣使訪問。
1.出自《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君子于征,爰聘西鄰。
2.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承圣中,遣一士大夫聘齊。
3.出自《北史·魏收傳》收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昕聘梁。
4.出自《云谷雜記》韓魏公名德,為遐邇所重。韓魏公之子忠彥聘遼國。
1.斜著眼睛。
2.斜視。
3.患斜視的眼睛。
4.患斜視的人。
1.斜斜地遮著。
1.斜飛的雁群。
2.緊貼鬢邊﹑額上的一種首飾。一說為靨花。
1.傍晚西斜的太陽。
1.見"斜攲"。
又稱可轉翼飛機”。左右兩翼連成一體并可繞機身垂直樞軸轉動一定角度的飛機。機翼采用斜置形式,并可偏轉一定角度來調整飛行速度。起飛和著落時,機翼在平直位置,升力系數大,起飛著陸和低速飛行性能好;當機翼在斜翼位置時,飛行阻力降低,在空中高速飛行。飛行中,機翼可在0°~60°范圍內轉動。
1.斜蓋的圖章。
1.斜掛。
1.側斜的影子。
1.漢字偏旁名稱。"玉"字作偏旁,位在左方,俗稱"斜玉兒",又稱"斜玉旁"。
1.即斜玉兒。詳"斜玉兒"。
1.偏垂的發髻。
1.西斜的落月。
2.喻女子的眉毛。
1.傾斜。
1.側看,南朝梁劉孝標《自江州還入石頭》詩"前望蒼龍門,斜瞻白鶴館。"
又稱斜拉橋”。用通過或固定在橋墩塔架上的若干斜索吊住主梁的橋梁。由斜索、塔墩和主梁組成。斜索采用高強度鋼絲繩(或鋼纜),梁身用預應力混凝土或鋼材制成。特點是梁身高度小、橋下凈空大、用料較省、便于施工。適用于建造大跨度橋梁。
1.光線從側面照射。
2.斜陽。
1.和諧親近。
2.謂按韻排比。
1.詼諧論辯之才。辨﹐通"辯"。
1.詼諧地論辯。
見基波”(332頁)。
1.亦作"諧鬯"。
2.和諧流暢。鬯﹐通"暢"。
1.見"諧暢"。
1.指樂工。
1.打趣的稱呼。
1.戲謔之辭。
1.和順。
1.妥當。
1.詼諧戲謔。
2.和諧協調。
1.合于音律法度標準。
1.猶依附。
2.諧和比附。
1.新風氣;新風尚。
評劇演員。原名楊淑敏,天津人。女。十三歲學評劇,演青衣、花旦。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評劇團副團長。演唱甜潤清脆、富有華彩。擅演劇目有《花為媒》、《楊三姐告狀》、《劉巧兒》等。著有《新鳳霞回憶錄》。
1.新近歸服。
2.新的衣服。
1.稱新娘子。
2.稱弟妻。
3.稱兒媳。
4.尊者稱卑者之妻。
5.卑者對尊者稱自己的妻;在人前謙稱自己的妻。 6.已婚婦女對公婆﹑丈夫及夫家長輩﹑平輩親屬謙卑的自稱。 7.泛指婦人。
1.竹名。
1.新近歸附。
2.指新近歸附的人。
3.新近附入。宋徐鉉校改《說文解字》﹐凡經典相承及當時所用而本書未載之字﹐皆補錄于每部之后﹐別題曰"新附"。清王鳴盛《蛾術編》有《說字.新附》。
1.新法。
2.詩文的新格調。
英國弗蘭西斯·培根著。書中批判了經院哲學的觀點,認為人是自然的解釋者。還較全面而詳細地分析、論述了歸納方法,為歸納邏輯奠定了基礎。
1.新立的功勛。
2.新的成效。
1.新建的宮室或宗廟。
2.《詩.小雅》逸篇名。
1.稱剛結婚或結婚不久的女子。
1.新女婿。
1.比喻對新來的人﹑新做的事最初幾天興趣很大﹐但未必能持久。
18世紀50年代至19世紀初流行于西歐的美術樣式。它力求恢復古典美術(主要指古希臘羅馬藝術)的傳統,追求古典式的寧靜,重視素描,強調理性。代表人物有法國畫家大衛、安格爾等。
1.新收獲的谷物;新成熟的谷物。
1.新與舊。
2.指新來的人與故有的人。
3.指新交與故友。
1.同"新陳代謝"。
1.謂新近死去丈夫。
1.即海關。清末稱舊有征收國內貨物稅的關卡為常關;在通商口岸設立征收國境進出口稅和商船噸稅的稅關為海關﹐又稱"新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