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兒)平而薄的東西,一般不很大。
2.
動詞
用刀橫割成薄片(多指肉)。
3.
形容詞
殘缺不全的;零星的;短暫的。
4.
名詞
(~兒)指較大地區內劃分出來的較小地區。
5.
名詞
指影視片。
6.
量詞
①(~兒)用于成片的東西。②用于地面和水面等。③用于景色、氣象、聲音、語言、心意等(數詞限用“一”)。
7.
名詞
(Piàn)姓。
1.
剖開的樹木之類。
1.出自《說文·片部》片,判木也。
2.
指扁而薄的東西。
1.出自《南史·齊武陵昭王曄傳》〔曄〕少時又無棋局,乃破荻為片,從橫以為棋局。
2.出自《寄楊五桂州譚》詩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
3.出自《喜雪示桂人》詩從今老杜詩猶信,梅片飛時雪也飛。
4.出自《西湖游覽志余·偏安佚豫》燈品每以蘇燈為最,圈片大者徑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
5.出自《闖關》他的眼鏡片和牙齒在燈光下只是發閃。
3.
半。參見“片合”。
1.出自《莊子·則陽》欲惡去就,於是橋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4.
偏頗;不全面。參見“片面”。
1.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我們不應當片面地強調某一個側面而否定另一個側面。
2.出自《艷陽天》你這句話太片面啦,我問你,溝北邊的人全都落后嗎?
5.
謂整體中的一小部分或較大地區內劃分出來的較小地區。
1.出自如:片段;分片包干。
6.
單個;單只。參見“片影”。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雙則比目,片則王余。
2.出自《飛白書勢銘》盈尺錦兩,片字金溢。
7.
微小;微少。
1.出自《難范縝〈神滅論〉》若形與神對,片不可差,何則形之名多、神之名寡也?
2.出自《泛渭賦》雖片藝而必收兮,故不棄予之小才。
3.出自《游望江樓吊薛濤》詩一曲誰知腸寸斷,片吟孰解恨千層?
8.
剖分。
1.出自《王真保墓志》分金益部,片圭井野。
2.出自《東西均·譯諸名》太一片而為陰陽,陰陽各一其性;分而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
9.
用刀將物斜削成扁薄形狀。參見“片批”。
1.出自《齊民要術·脯臘》作甜脆脯法:臘月取獐、鹿肉,片,厚薄如手掌。
2.出自《水滸傳》將精肉片為羓子,肥肉煎油點燈。
3.出自《老殘游記》我們那里有人送的兩只山雞,已經都片出來了。
4.出自《溜冰圓舞曲》她反對他把一部分瘦肉從帶皮肉上片下來,私賣給“關系戶”。
10.
量詞。用于扁而薄的東西。
1.出自《風俗通·怪神·石賢士神》田家老母到市買數片餌。
2.出自《續齊諧記》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
3.出自《蘭昌宮》詩宮門兩片掩埃塵,墻上無花草不春。
4.出自《老學庵筆記》見錦箱錦衾覆一襁褓嬰兒,有片紙在其中。
5.出自《春》何嫂動著她的兩片鰱魚腳從過道里走出來。
11.
即闋。指中、長調詞的段落。
1.出自《詞源·制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
12.
清代奏章的附件。
1.出自《密保永昌府知府張亮基片》不揣冒昧,謹合詞附片密陳。
13.
量詞。用于面積、范圍較大的東西。如地面、水面等。限于與數詞“一”連用。
1.出自《鏡》詩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
2.出自《山雨》詩一片雨,山半晴。
3.出自《水滸傳》中間里鏡面也似一片平地。
4.出自《線下·游泳》對岸是一片草地。
14.
量詞。用于情感、聲響、景象等。限于與數詞“一”連用。
1.出自《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出自《天仙子》詞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與誰共?
3.出自《線下·橋上》此時他們興致正濃,只聽見一片嚷嚷。
4.出自又如:一片新氣象。
1.云霧所籠罩的山谷。
2.山名。在福建省建陽縣西北七十里﹐接武夷山市界﹐朱熹曾筑廬讀書于此。
1.指石。
1.云霧所籠罩的關隘。
1.宮殿門前兩邊所建高臺上的樓觀。因其高聳﹐故稱。
2.泛指高聳的樓臺。
3.指道院。
1.相傳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以云名官。
①高帽子云冠高峨峨。②隱士、僧道的帽子道服裁棕葉,云冠剪鹿皮。
1.高聳入云的館舍。亦為館名。
1.有云狀紋飾的管樂器。
1.云層罅縫中漏出的日光。
2.指美女頭發的光澤。
3.云母的一種。
4.漢宮殿名。
1.乘云歸去。謂仙逝。
1.比喻事情辦得干凈利落﹐不留痕跡。
1.指廣闊無垠的云。
2.指高遠空闊的境界。
3.廣闊無垠的大海。
1.亦作"云?"。
2.旌旗。
①銀河;天河云漢風多銀浪濺|云漢爛清光,佳期渺何許。②云霄;高空氣沖云漢|比翼翔云漢。
1.指富于才藻之士。
2.對他人書信的美稱。
1.游船。
1.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語本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1.比喻聚集迅速。
1.猶言云集響應。
1.為何,為什么。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
1.山名。古取所產之材以制作琴瑟。
2.琴瑟琵琶等弦樂器的統稱。
3.元代官署名。屬教坊司。掌樂。
1.銀河﹐天河。
1.指凌云高飛的鳥。
1.即鶴。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氣質。
3.閑云野鶴。比喻遠離塵世﹑隱居不仕的人。
1.云氣遮覆的山谷。
1.飛行于高空中的大雁。
2.喻志向遠大者。
1.助詞。用于句末,表示疑問﹑感嘆。
1.助詞。用于句末,表示反詰。
1.毛色呈云紋的狐皮。
1.為什么。
1.輕軟如云的絲織品。
1.謂云龍風虎。比喻圣主賢臣之遇合。
1.像云一樣變幻莫測。
1.指隱者的居處。
2.有云狀紋飾的戶牖。借指華美的居處。
1.云朵﹔云片。
2.云狀花紋。
1.云朵﹐云片。
2.云母的別稱。
3.茶的別稱。
1.即云鑼。打擊樂器。
1.形容女子頭發秀美。
1.像布幔一樣的垂云。
2.稱道觀中用的帷幕。
1.古將軍名號。南朝梁置﹐陳承梁制。唐時定為武散階﹐從三品上。唐書法家李邕書有《云麾將軍李思訓碑》和《云麾將軍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稱頌李氏功業的碑銘。
1.古代將軍的名號﹐始置于南朝梁﹐陳隋沿設。唐宋定為武散階。
1.亦作"云回"。
2.云氣翻卷繚繞。
3.形容氣勢雄壯﹐行動疾速。
4.簇擁﹔縈繞。
5.周密。
1.云集﹐聚集。
1.《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杜預注﹕"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百官師長皆以云為名號。炎帝﹐神農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紀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
2.烽火。古時邊境報警的煙火。
3.燈火。
1.指織機。
1.傳說中隨仙道升天之雞。
1.云朵堆積。
2.如云堆積。比喻盛多。
1.云地相接之處。極言其遠。
1.道教藏書的書箱。
2.宋張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簽》的省稱。亦泛指道教典籍。
像云一樣聚集在一起舟車云集|好手云集|云集景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