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圖形或字體上下的距離比左右的距離小;物體的厚度比長度、寬度小。
2.
動詞
〈方〉打;揍。
3.
名詞
(Biǎn)姓。
4.
詳見“扁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小葉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莢是普通蔬菜,種子可食用,也可入藥。
1.
亦作“揙”。
2.
匾額。后多作“匾”。
1.出自《真州重建壯觀亭記》米元章嘗官發運司,迨暇則裴回其上,為之賦,且大書其扁。
2.出自《題竹雪齋》詩入門見扁已不凡,推窗縱觀清可掬。
3.出自《西游記》那國王即命換了字號,懸上新扁,乃是“敕建護國伏龍寺”。
4.出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
3.
謂物體寬而薄。
1.出自《詩·小雅·白華》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2.出自《后漢書·東夷傳·三韓》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
3.出自《桃花扇·哄丁》今日奔逃亦可憐,儒冠打扁,歸家應自焚筆硯。
4.出自《脊骨》我細細端詳這小伙子,長得很俊,扁圓圓的頭臉。
4.
走樣。含有輕視、鄙夷意。
1.出自《上海的早晨》你不能把人家看扁了。
2.出自《乘風破浪》你的缺點,只有四分,別人說你有七分,也不能把你說扁的。
5.
猶撇嘴。人生氣時嘴巴的表情。
1.出自《秋》淑貞在旁邊把嘴一扁,露出不快活的樣子。
2.出自《子夜》老太婆忽然憤激,一骨碌爬了起來,扁著嘴巴,一股勁兒發恨。
6.
方言。把東西掖在腰間。
1.出自《醒世姻緣傳》把些糧食俱趕集賣了,腰里扁著銀子……一溜煙走了。
2.出自《醒世姻緣傳》〔龍氏〕叫他扁著吊數錢,尋到城內陪他姐姐。
3.出自《駐云飛》曲囊中欠扁,親也不親,他就冷眼看。
7.
同“褊”。參見“扁心”。褊心。心地狹窄。
1.出自《與何粹夫書》先生乃復欲憤世自遂,長往之情得矣,恐不免于扁心之譏,而或繆于義退之道也。
8.
姓。戰國時有扁鵲。
1.出自《廣韻?銑韻》扁,姓也。盧醫扁鵲是也。
9.
在門戶上題字。
1.出自《說文·冊部》扁,署也。
2.出自《后漢書·百官志五》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
3.出自《容齋五筆·東不可名園》予有兩園,適居東西,故扁西為西園,而以東為東圃。
4.出自《吹網錄·〈柳南隨筆續筆〉有應訂正處》居恒每以古賢自勵,扁其室曰“不欺”。
西太平洋的深海溝。大部分深8000余米,最深點斐查茲海淵達11034米,是地球上已知的最深處。
1.見"馬利亞"。
1.快騎出差的小吏。
1.猶麻利。快速。
1.馬槽。
1.即馬藺。
1.騎馬時戴的斗笠。
1.即馬藺。
1.喻長形的臉面。
1.蠡實的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蠡實》。
1.《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后因以"馬良眉"喻白色。
1.馬料。
2.指軍餉。
1.即馬褂。
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初夏開花成穗,略帶紅色。又稱大蓼。
1.馬的飼料。
1.指馬克思和列寧。亦指馬克思列寧主義。
1.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稱。
1.習射之馳道。兩邊有界限,使不致跑出道外。
1.亦作"馬魆"。
2.馬鬃。
3.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
1.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
1.見"馬藺"。
1.系在馬身上的鈴鐺。
又稱土豆”、洋山芋”等。雙子葉植物,茄科。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地下莖膨大成塊莖,有黃、白、淡紅、紫色,呈圓、卵圓、橢圓形,表皮有芽眼。多用塊莖繁殖。原產南美洲,中國普遍栽培。塊莖富含淀粉,除作糧食和蔬菜外,也用于制造酒精。
1.古地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北大名東南。公元前584年晉景公與諸侯會盟于此。戰國屬齊,公元前341年齊將孫臏伏兵殺魏將龐涓于此。
1.見"馬陵書樹"。
1.馬齒莧的別名。
1.桑根露出地面者。傳說能毒死人。
1.脫去刑具。秦漢時用罪犯服役,則解除其刑具,謂之弛刑徒。
2.免除刑罰。
1.宋代除向工商行戶收取商稅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行戶不勝其苦。熙寧六年改為用錢折算,稱為"免行錢"。
1.宋代銓選制的一項規定。選人不經守選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稱"免選"。
1.免除徭役。
2.免除兵役。
1.宋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新法,將差役改為雇役,由當役人戶按等第出錢,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稱為"免役法",亦稱"募役法"。見《宋史.食貨志上五》﹑《宋史.王安石傳》。
1.宋代推行免役法時,由當役人戶按等第交給官府雇人代服徭役的費用。
1.生物不受某種病害感染的防御能力。亦喻人們抵御錯誤思想﹑行為侵襲的能力。
1.猶免疫力。
研究生物免疫性、免疫應答、免疫反應和方法的生物醫學學科。內容包括免疫化學、免疫生物學、免疫病理學及免疫遺傳學等。
即免除處罰①”。
1.不受責備。
1.免除債務,不還債。
1.向敵方宣布或要求停戰的牌子。比喻停止斗爭﹑辯論等活動的要求。
1.撤銷職務。
1.脫下頭盔。古代將士的行禮方式。
2.指決死。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師﹐死焉。"
1.免官放逐。
1.免繳租稅。
1.免除罪刑;不予法律處分。
1.古代法律,本人犯罪時,親友亦應連坐治罪。對其親友免予治罪,謂之"免坐"。
1.水滿蕩漾貌。
1.見"黽塞"。
1.古地名。即澠池。
2.縣名『置,即今河南省澠池縣。
1.見"黽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