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紐”。
2.
名詞
器物上起開關、調節等作用的部件。
3.
名詞
(Niǔ)姓。
1.
印鼻。印章上端的雕飾。古代用以分別官印的等級。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如瓦鈕、龜鈕、虎鈕、獅鈕等。
1.出自《初學記》諸侯王印,黃金橐駝鈕,文曰璽。
2.出自《十六國春秋·前涼·張實》軍士張冰,於青澗水中得一玉璽,鉗鈕。
2.
器物上面可以提攜或系繩帶的部分。
1.出自《望江南·青溪即事》詞雙鈕磁盆藏蟋蟀,斗花小袋貯鵪鶉。
2.出自《山寺》詩古鐘雀巢鈕,斷石蘚成文。
3.
衣紐,扣子。參見“鈕扣”。
1.出自《南行記·在茅草地》動身時,她叫一個克欽的修女,拿一塊銀角子形式的東西,用線系在我頸邊的衣鈕上。
4.
使合在一起;扣上。
1.出自《奈何天·調美》才子佳人鈕不來,呆郎巧婦拆難開。
2.出自《官場現形記》﹝蕭長貴﹞把長衣披在身上,來不及鈕扣子,拿扎腰攔腰一捆,拖了一雙鞋。
5.
器物上用于操作、轉動的部分。
1.出自《追求》總編輯敷衍著說,一面把手指按在電鈴鈕上了。
6.
量詞。枚;方。計量印數的量詞。
1.出自《南齊書·祥瑞志》獲玉璽一鈕,璧方八分,上有鼻。
2.出自《癸辛雜識別集上·燕子城銅印》有人耕於城中,得小銅印數十枚,一好事者購得趙云之印一鈕,不盈寸。
7.
姓。清有鈕琇,著有《觚賸》等。
1.出自《廣韻?有韻》鈕,姓。何氏《姓苑》云:“今吳興人,東晉有鈕滔也。”
1.見"撂挑子"。
1.放過不問。
〈方〉不繼續耕種土地,任它荒蕪減少~面積。
1.騾馬亂踢后腳。喻人著急時的莽撞行動。
1.分手;不再計較;撒手不管。
不繼續做下去;丟開~不管ㄧ事情沒有完,哪能就~?
1.拉下臉。表示生氣或不滿。
1.猶望風。
1.在高處瞭望。
1.望見。
1.明白﹑懂事的樣子。
1.即望樓。
1.謂眼睛明凈與渾濁。語出《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1.清楚明白的樣子。
1.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放哨巡營~。
1.明代科舉考試時所設的監場人員。
觀察哨。
見〖大大咧咧〗、〖罵罵咧咧〗、〖笑咧咧〗。
向兩邊延伸嘴角齜牙~ㄧ咧開嘴笑起來。
1.猶沿岸。
(leonidas,?-前480)古代希臘斯巴達國王。希波戰爭時,在溫泉關戰役中,率三百名斯巴達勇士抵抗波斯軍進攻,英勇戰死。
1.面包圈。列巴,俄語的譯音,面包。
1.指御史臺『御史府中列植柏樹,因稱御史臺為柏臺,亦稱"列柏"。
1.依次叩拜。
1.各國。
1.謂上司列舉屬下的功績而保舉。
1.指諸侯,歷代君主。
2.指公卿諸官。
1.陡立的石壁。
2.謂四周之壁。
1.猶分布。
1.古代士大夫皆服彩色朝服,故稱朝服為"列采"。采,同"彩"。
1.古時分職治事的官署。西漢置尚書五人,一人為仆射,另四人分為四曹;東漢置尚書六人,一人為仆射,另五人分為五曹,因其數多,故稱"列曹"。
2.稱郡縣之屬官。
配有機車、工作人員和規定信號的連掛成列的火車國際~ㄧ旅客~ㄧ15次~。
1.諸大臣。
1.列陣。
1.陳述。
1.城邑;邊塞城堡。
2.指城邑長官。
1.趔趄。腳步歪斜。
中國紀傳體史書的體裁之一。司馬遷撰《史記》時首創,后為歷代紀傳體史書所沿用。主要記載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跡。班固撰《漢書》時,取消世家”一類而并入列傳,為后世史官所沿襲。也有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傳》、《外國·日本列傳》等。
1.猶次第。
2.謂依次排列。
1.行列相從。指后繼人。
1.秦漢時爵位名。列第七級,亦稱七大夫或公大夫。
1.猶歷代。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寄生在菊科植物的根上。莖肉質,葉子鱗片狀,黃褐色,花紫色。全草入藥。也叫草蓯蓉。
1.猶列土。謂分封土地。
1.指貴族官僚的邸宅。
2.指其建造邸宅。
1.謂陳列置有盛饌的鼎器。古代貴族按爵品配置鼎數。
1.各城邑。
1.裂斷。列,同"裂"。
排列成隊伍~游行 ㄧ群眾~歡迎貴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