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裂斷。列,同"裂"。
1.將來的美譽。
1.方言。來不及。
1.前來順服。
2.即萊菔。蘿卜。
1.古婚禮,婦到夫家,次日天明始見舅姑(夫之父母);若舅姑已亡,則于三月后至廟中參拜,祝辭稱新婦為來婦。
1.歸順,歸附。
2.依附;附著。
1.即來復線。
舊時指膛內刻有來復線的步槍。
1.來臨;到來。格,至。
1.自古以來。《史記.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比《樂書》以述來古,作《樂書》第二。"司馬貞索隱"來古即古來也。言比《樂書》以述自古已來樂之興衰也。"一說為往古。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史記六》。
1.猶來臨。
1.來信。古代用羽翰為筆,因以翰為書寫文字的代稱。
1.招致和好,停止戰爭。
1.本為東漢蜀郡百姓對太守廉范的頌辭,后用為贊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1.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1.歸來;回來。
1.來集。
1.前來會聚。
1.來年。
1.來到。
1.來;來到。
1.來相教益。
2.對他人來信的敬稱。多用于書面。
1.佛教語。猶來世。
1.現今,現世。
1.本指古代諸侯在秋天前來朝見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秋見曰覲"唐賈公彥疏"秋﹐西方六服﹐當覲之歲﹐盡來覲。"后亦泛指臣子朝見國君。
1.唐來瑱的綽號。因其英勇無比,故稱。
1.唐來俊臣的省稱。
1.見"來貺"。
1.亦作"來況"。
2.有所賜益。
3.對友人來信或贈詩的敬稱。
1.后代子孫。
1.以來。
2.由來。
1.方言。在。
2.方言。著。表示命令語氣。
1.來臨。
1.舊時堪輿家以山勢為龍,稱其起伏綿亙的姿態為龍脈。來龍,指龍脈的來源。
2.泛指事物的來源。
1.見"來牟"。
1.隋煬帝對侍兒韓俊娥的親昵戲謔之稱。
1.對人來信的敬稱。
2.敬辭。指來人傳達的要求。
1.亦作"來黣"。
2.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1.《后漢書.廉范傳》"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褲。'"叔度,廉范字◇遂以"來暮"為稱頌地方官德政之辭。
1.唐時驃國樂曲名。又名"斗羊勝"。
1.歸寧。謂女子回娘家省親。
1.猶來勢。
2.方言。氣派。
3.方言。身分。
1.指唐來俊臣。
1.晉王羲之《與蜀郡守朱書帖》的別稱。因其首有"青李來禽",故名。
1.指將來的情況。
2.情由。
1.來去的情由與意向。
1.明年秋天。
2.即將到來的秋天,即今秋。
1.形容為人光明磊落。
1.來年。
1.方言。能干。
1.指鄉村小茶館。因其爐火不常燃,有客來時,才扇起爐火煮水泡茶,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