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喧嘩;擾攘(跟“靜”相對)。
2.
動詞
吵嚷;攪擾。
3.
動詞
發生(病、災等不好的事)。
4.
動詞
表示憤怒不滿,發泄。
5.
動詞
干;搞;弄。
6.
開玩笑;逗。
7.
動詞
吵;爭吵。
1.
亦作“閙”。
2.
爭吵;吵鬧。參見“鬧吵”。
1.出自《武威漢簡·日忌木簡丙》酉毋召客,不鬧若傷。
2.出自《儒林外史》自然是石老鼠這老奴才把卜家的前頭娘子賈氏撮弄的來鬧了!
3.出自《小二黑結婚》小芹跟她娘鬧起來,把吳先生送來的首飾綢緞扔下一地。
4.出自《血衣》立時,家家門窗響,戶戶鍋碗碎,雞飛狗跳,鬧翻了天……
3.
擾亂。
1.出自《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袨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2.出自《水滸傳》你前番一次大醉,鬧了僧堂,便是誤犯。
3.出自《我的童年》這件事真把鄉里鬧得天翻地覆了。
4.
簇聚;攢聚。
1.出自《南鄉子·詠棣棠菊》詞亂蕊壓枝繁,堆積金錢鬧作團。
2.出自《臨江仙·和王元渤韻》詞最愛杯中浮蟻鬧,鵝兒破殼嬌黃。
5.
繁盛;旺盛。
1.出自《題巴州光福寺楠木》詩高枝鬧葉鳥不度,半掩白云朝與暮。
2.出自《玉樓春·春景》詞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3.出自《中國姑娘》太陽宮體育館門前的一蓬蓬的迎春花,開得正鬧。
6.
發生。多用于指不好的事情。
1.出自《武王伐紂平話》比干打酒池肉林、炮烙蠆盆邊過,忽有旋風鬧起,睹是枉死生靈。
2.出自《老殘游記》大姐姐因外甥子不舒服,鬧了兩個多月了,所以不曾來得。
3.出自《三家巷》光緒年間鬧了一場很大很大的水災,餓死了很多很多的人。
7.
發泄;排泄。
1.出自《紅樓夢》你又吃多了酒,臉上滾熱。你還只是揉搓,一會兒鬧上酒來。
2.出自《死水微瀾》老爺在鬧了大便之后,待春蘭把太太的床鋪理好,便燒鴉片煙。
8.
猶搞,干。
1.出自《紅樓夢》賭錢喝酒,鬧小旦,還接了外頭的媳婦兒到宅里來,這不是爺嗎?
2.出自《三俠五義》欠我的四百多錢,總要還我的,不用鬧這個軟局子。
3.出自《寒夜》事情是我鬧出來的,難怪她生氣。
4.出自《奔》那天廠里鬧罷工,我摔了一交。
9.
雜,不純。參見“鬧銀”。
1.出自《金瓶梅詞話》他一個錢兒不拿出來,止與了這根簪兒,還是鬧銀的。
2.出自《金瓶梅詞話注釋》此所謂“鬧銀”,自亦是當時流行的語言,當系指銀子的成色不足,混有錫鉛在內的銀器。
10.
用毒藥毒。
1.出自《人民文學》你是不敢吃,怕我在包谷粑里放了鬧藥,要鬧死你。
11.
指有毒的。參見“鬧香”。
1.出自《紅樓夢》把他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幾匣子鬧香。
2.出自《虞美人》詞枝頭便覺層層好,信是花相惱。觥船一棹百分空,拚了如今醉倒、鬧香中。
12.
喧嘩;不靜。
1.出自《潭州泊船呈諸公》詩夜寒眠半覺,鼓笛鬧嘈嘈。
2.出自《水滸傳》﹝蕭嘉穗﹞將寫下的數張字紙,拋向帥府前左右街市鬧處。
3.出自《子夜》被絲車的鬧聲震慣了耳朵的女工們雖然并沒聽得外邊天空的雷,卻是聽得她們自己中間的談話。
1.謂盡出所有。
2.猶解囊,出錢。
1.敗亡;敗壞。
1.倒塌。
1.謂把持玩弄。
1.受挫,失敗。
1.傾軋排擠。
1.欽佩。
1.形容雨勢很猛。
1.倒塌。
1.指液體從容器中倒翻出來。
1.不正。頗,偏。
1.跌倒。
1.傾側,傾斜。
1.想望;仰慕。
1.去世。
1.謂狡詐。
1.謂狡詐多謀。
1.低頭哈腰﹑諂媚事人的樣子。亦借指諂媚的小人。
1.把酒從酒器中倒出來。
2.盡觴。謂暢飲。
1.欽慕贊賞。
1.身體向前傾。多形容對人謙卑恭順。
2.竭盡全力。
1.喪生。
1.權傾當世。
1.去世,死亡。
1.謂一市之人盡皆出觀。
1.逝世。
1.指把感情盡量表達出來。
1.傾訴。
1.傾頹,倒塌。
1.亦作"傾竦"。驚訝;驚異。
2.謂極其恭敬。
1.驚異。
1.見"傾悚"。
1.猶斷送。
全部說出;一一訴說傾訴衷腸|傾訴別后離情|一腔話語,一朝傾訴。
1.倒塌。
1.傾心交談;盡情地談論。
1.側著頭聽。
2.細聽;認真地聽。
1.謂暢所欲言,盡量抒發意見或感情。
1.亦作"傾頹"。
2.倒塌。
3.指身體傾側﹑跌倒。
4.衰亡;衰敗。
1.傾覆毀壞。
1.傾覆,敗亡。
1.仰望,仰慕。
1.狡詐。
2.指險詐的人。
3.傾覆;傾側危險。
4.傾斜欲倒。
1.衰敗。
1.翻身醒來。
1.猶促膝。
1.指落日。
1.謂待人謙恭。
1.謂用心邪僻險惡。
1.傾險,奸邪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