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乃”。
2.
名詞
用于人名、地名。
3.
名詞
(Nǎi)姓。
1.
在判斷句中,相當于系詞“是”。
1.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2.出自《文心雕龍·原道》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迺道之文也。
3.出自《小滄浪筆談》詩多道家語,迺鄭公與道俗紀游之作也。
2.
代詞。你;你的。
1.出自《漢書·陳平傳》事兄伯如事迺父,事嫂如事迺母。
2.出自《漢書·項籍傳》吾翁即汝翁,必欲烹迺翁,幸分我一杯羹。
3.出自《桯史·汪革謠讖》迺事俟秋涼,即得踐約。
3.
代詞。彼;其。
1.出自《詩·大雅·公劉》既景迺岡。
2.出自《輟耕錄·檄》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奸雄之曹操。
4.
代詞。此;這。
1.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公曰:“吾聞之: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朝。非迺子耶?”
5.
副詞。卻;可是。
1.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迺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
2.出自《漢書·司馬遷傳》今已虧形,為埽除之隸,在阘茸之中,迺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
3.出自《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七·女偃》〔《山海經》〕其事則往往無稽……迺楊陳皆以為事實,而引之辯之。
6.
副詞。始;才。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於是嬰迺禮文,使主家待賓客。
2.出自《漢書·賈誼傳》太子迺生。
3.出自《效古》詩迺知古時人,所以悲轉蓬。
4.出自《蕙風詞話續編》清通溫雅,初嗜金石,后迺專一於詞。
7.
副詞。僅僅。
1.出自《漢書·蘇武傳》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迺為典屬國。
2.出自《漢書·賈誼傳》諸公幸者迺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
3.出自《酌古論·劉備》形之而彼不從,予之而彼不取,固將制奇合變,求為不可敗而全軍以返;迺難於舉動,計不復生,如固遜之所輕為也。
8.
副詞。于是;就。
1.出自《國語·晉語四》公曰:“是君子之言也。”迺出陽人。
2.出自《史記·呂太后本紀》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迺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3.出自《洛神賦》迺援御者而告之。
4.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克威招撫當陽詳記》使者于此忻感交集,迺竊然嘆吾祖宗黃帝在天有靈。
9.
副詞。竟然。
1.出自《宋史·余玠傳》舟中皆戰掉失色,而玠自若也,徐命吏班賞有差。夔退謂人曰:“儒者中迺有此人!”
10.
語首助詞。
1.出自《詩·大雅·綿》迺立皋門,皋門有伉;迺立應門,應門將將。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昔人之辭,迺玉迺金。
3.出自《鄉里祭劉司寇先生文》迺匡迺襄,式用寧敉。
11.
姓。元代有迺賢。見《元詩別裁集》。
1.出自《萬姓統譜?蟹韻》元迺穆泰字景春,三山人。至正末,以延平路總管監南安縣。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