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秘”。
2.
名詞
(Mì)姓。
1.
秘密;不公開的。
1.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其計祕,世莫得聞。
2.出自《宋書·謝靈運傳論》自《騷》人以來,多歷年代,雖文體稍精,而此祕未睹。
3.出自《岣嶁山》詩事嚴跡祕鬼莫窺,道人獨上偶見之。
2.
隱藏;保守秘密。
1.出自《史記·蒙恬列傳》始皇至沙丘崩,祕之,群臣莫知。
2.出自《宴陶家亭子》詩綠水藏春日,青軒祕晚霞。
3.出自《淮南轉運李學士君錫示卷》詩神物必難祕,恐隨風雨逃。
4.出自《長生殿·聞樂》向有《霓裳羽衣》仙樂一部,久祕月宮,未傳人世。
5.出自《集外集拾遺·〈引玉集〉后記》這一種原版的木刻畫,至有一百余幅之多,在中國恐怕只有我一個了,而但秘之篋中,豈不辜負了作者的好意?
3.
神秘;稀有;珍奇而不常見。參見“祕怪”。
1.出自《西京賦》祕舞更奏,妙材騁伎。
2.出自《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云亡,草圣祕難得。
4.
深。參見“祕宇”。
1.出自《文選·張協〈七命〉》蘭宮祕宇,雕堂綺櫳。
5.
與皇帝有關的。見“祕駕”、“祕色”。
1.出自《討臧質等檄》群兵競邁,祕駕徐啟。
2.出自《侯鯖錄》今之祕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比見唐《陸龜蒙集·越器》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蹦酥茣r已有祕色,非自錢氏始。
3.出自《輟耕錄·窯器》末俗尚靡,不貴金玉而貴銅磁,遂有祕色窯器。
6.
閉。參見“祕固”。
1.出自《文選·謝靈運〈入彭蠡湖口〉》靈物??珍怪,異人祕精魂。
7.
姓。西漢有祕彭祖。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1.出自《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戴敬侯祕彭祖。
〈書〉①形容山勢高聳。②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可危ㄧ~不可終日。
1.象聲詞。
1.高峻貌。
2.危急。
1.高峻貌。
1.急速貌。
1.猶汲深。
1.取水的通道。
1.見"汲深綆短"。
1.汲水用的繩子。
2.制端溪硯的一種石頭名。
1.謂鉆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
明代藏書樓。明末毛晉建于常熟(今屬江蘇)。藏書84萬冊,多有宋元善本秘籍。毛晉延請名士???,大量刊印各類書籍。有《汲古閣秘本書目》。
1.版本名。指明毛晉汲古閣的刻本。也稱毛本。參見"汲古閣"。
1.惶惶然自顧其影。形容孤苦失望的樣子。
2.指頻頻地自顧其影。形容洋洋得意的樣子。
1.匆遽貌。
1.形容心情急切不安。
1.謂勤奮不懈。
1.吸收聚集。
1.即汲冢書。參見"汲冢書"。
1.即汲道。
吸取~經驗ㄧ~營養。
1.謂從深井里汲水。比喻從事費力的工作。
1.謂井深而吊繩短。語本《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后以"汲深綆短"喻力不勝任。
1.即汲冢。
1.猶鉤玄。探索玄妙的道理。
1.引薦提拔。
1.指晉不準所盜發之古冢。墓在汲郡,故稱。參見"汲冢書"。
2.借指汲冢書。
1.即汲冢書。參見"汲冢書"。
1.晉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所得的數十車竹書。內有《紀年》﹑《易經》﹑《易繇陰陽卦》﹑《卦下易經》﹑《公孫段》﹑《國語》﹑《名》﹑《師春》﹑《瑣語》﹑《梁丘藏》﹑《繳書》﹑《生封》﹑《大歷》﹑《穆天子傳》﹑《圖詩》﹑及雜書《周食田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計七十五篇。竹書皆先秦科斗字。晉武帝命荀勖撰次,以為《中經》。原簡早已不傳。參閱《晉書.束晰傳》﹑《荀勖傳》。
等級的區別;等級的高低次序干部~ㄧ舉重比賽已決出三個~的名次。
1.舊時中小學校里負責一個班級工作的學生。
中小學校里設過的負責管理一個班級的教師~老師。
1.猶就枕。指休息。
1.就其所在之地授予官職。
即使。
1.就此;只此。
1.即世,逝世。唐諱"世",改世作"代"。
1.謂居喪期滿。古代除去喪服后才能參與吉禮,故稱。
1.世故;狡猾。
1.象聲詞。
將要;就要理想~實現 ㄧ展覽會~閉幕。
1.今天;現在。
對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觸而產生某種思想感情。
1.亦作"即里漸里"。
2.逐漸。
1.見"即位"。
即使。
1.亦作"即留"。
2.機靈;精細。
1.見"降真香"。
2.猶言神仙降臨。
1.香名。其香似蘇枋木﹐燒之煙直上﹐能入藥。傳說能降神。亦名雞骨香﹑紫藤香。
1.降低職位。
1.猶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