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牽系不斷;連綴。
1.出自《易·中孚》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2.出自《漢書·敘傳上》既系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
3.出自《太平廣記》於溝中得其尸,失頭所在。又聞語云:“頭北行百余步,桑樹根下者也。到舍,可以谷樹皮作線攣之。”
4.出自《懷香記·畢姻封錫》伉儷恩濃,唱隨道始,赤繩早攣雙踵。
2.
抽搐,痙攣。
1.出自《素問·皮部論》其(邪)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
2.出自《望云騅馬歌》肉綻筋攣四蹄脫,七馬死盡無馬騎。
3.出自《洪範傳》筋散則不攣,故辛可以養筋。
3.
卷曲不能伸展。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曷鼻,巨肩,魋顏,蹙齃,膝攣。
2.出自《后漢書·楊彪傳》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足攣,不復行。
3.出自《贈陳君景初》詩攣足四五年,下針使之走。
4.出自《清史稿·孝義傳·崔長生》〔崔長生〕生而瘖,手又攣。
1.淚流不斷貌。
1.見"涕零"。
1.亦作"涕泠"。
2.流淚;落淚。
1.涕泗滂沱。
1.噴嚏。
1.哭泣;流淚。
1.眼淚和鼻涕。
2.涕淚俱下,哭泣。
1.見"涕泗滂沱"。
1.眼淚和鼻涕。
2.涕淚俱下;哭泣。
1.淚流貌。
1.見"涕唾"。
1.亦作"涕涶"。
2.鼻涕和唾液。
3.擤鼻涕﹑吐口水。常用以表示鄙薄和輕視。
1.流淚嘆息。
1.見"涕淫淫"。
1.淚流不止貌。
1.曼聲。特指淫蕩之聲。
1.仰慕,仰望思慕。表示恭敬。
1.猶逖聞。常表示恭敬。
1.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1.在遠處聽到。表示恭敬。
1.猶遙遠。
1.憂懼貌。
1.恐懼而伏于地。
1.惶恐而汗出。
1.驚恐呼號。
1.驚恐。
1.猶惕栗。
1.戒懼。
1.見"惕厲"。
1.見"惕栗"。
1.戒慎謀慮。
2.憂慮。
1.惶恐貌。
2.憂慮貌。
3.警覺省悟貌。
1.恐懼悲傷。
1.畏懼。
1.憂勞。
2.戒懼。
恐懼而不敢出聲息內心惕息。
1.憂思。
1.心有所懼。
1.遼官名。
1.越分。替,"僭"的古字。
1.代替。
2.替身。
1.頂替充當。
1.代替別人做工的人。
2.代替別人做工。
1.見"替古人耽憂"。
1.謂不必要的憂慮。
1.輪替而歸。
1.衰敗。
1.把原來的(工作著的人﹑使用著的衣物等)調換下來;倒換。
1.指體己錢,屬于自己的積蓄。
1.見"替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