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液體往下滲,過濾。
1.
亦作“淥”。
2.
使干涸,竭盡。
1.出自《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2.出自《抱樸子·明本》夫淵竭池漉,則蛟龍不游。
3.出自《呂氏春秋·仲春》是月也,無竭川澤,無漉陂池。
3.
液體往下滲流。
1.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滋液滲漉,何生不育。
3.出自《抱樸子·至理》防堅則水無漉棄之費,脂多則火無寢曜之患。
4.
過濾。
1.出自《黑潭龍》詩家家養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
2.出自《新唐書·杜悰傳》時方旱,道路流亡借借,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圣米”。
3.出自《西京雜記》且筐且漉,載篘載齊。
5.
指用網撈取。
1.出自《寄皇甫七》詩鄰女偷新果,家僮漉小魚。
2.出自《履園叢話·收藏·五代》又岸上漁人布網漉魚者,蓋取謝宣城詩“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二語為境耳。
6.
水名。一名淥水。源出湖南醴陵東之漉山,西北流注湘水。
1.出自《水經注·漉水》漉水出醴陵縣東漉山,西過其縣南。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