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照看;管理。
2.
動詞
料想,估計,猜想。
3.
名詞
喂牲口用的谷物。
4.
量詞
用于中醫配制丸藥,處方規定劑量的全份為一料。
5.
名詞
(~子、~兒)材料,可供制造其他東西的物質。
6.
名詞
燒料,一種熔點較低的類似玻璃的物質,用來制造器皿或手工藝品。
7.
名詞
具有某種特定用途的物品。
8.
量詞
過去計算木材的單位,兩端截面是一平方尺,長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
9.
名詞
〈口〉指不成材的人;可做某種事情的人。
10.
名詞
(Liào)姓。
1.
估計其數。
1.出自《國語·楚語上》及鄢之役……雍子與於軍事,謂欒書曰:“楚師可料也,在中軍王族而已。”
2.出自《史通·言語》若選言可以效古而書,其難類者,則忽而不取,料其所棄,可勝紀哉?
2.
估量;忖度。
1.出自《對楚王問》夫蕃籬之??,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
2.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夫上圖景宿,辨於天文者也;下料物土,析於地理者也。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酒入愁腸醉顏酡,料自家沒分消他。
4.出自《秋瑾傳》跟您打個賭好不好?看誰料得對。
3.
別擇;挑選。
1.出自《鬼谷子》捭之者,料其情也。
2.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遜料得精兵八千余人。
3.出自《新唐書·吳湊傳》若不欲外吏與聞禁中事,宜料中官高年謹信者為宮市令,平賈和售,以息眾喚。
4.出自《與馬運判書》宜料畿兵之駑怯者就食諸郡,可以舒漕挽之急。
4.
管理。參見“料吏”。
1.出自《贈李主簿》詩對酒妨料吏,為官亦典衣。
5.
供應;供給。
1.出自《獨異志》及四時山果熟,果大大鳥銜,果小小鳥銜,俱送郊(司馬郊)齋中,不知紀極。嘆曰:“禽鳥送我果甚多,但可日料三十顆。”異日如戒。
6.
應役;接受征召。
1.出自《父母是冤家》詩身役不肯料,逃走離家里。
7.
對抗;抵擋。
1.出自《授牛元翼成德軍節度使制》以少擊眾,以智料愚,鼓角不驚,而梯沖自隕。
2.出自《三國志平話》馬滕可料諸葛,馬超可料關公,馬大可敵張飛。
8.
奔走。
1.出自《羅李郎》指東畫西,去了義子;走南料北,不見孩兒。
2.出自《劉行首》笑殺兒曹,走南料北。空嘆英雄,爭高競低。
9.
材料;原料。
1.出自《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羈旅雖同白社游,詩書已作青云料。
2.出自《朱子語類》若木生於山,取之,或貴而為棟梁,或賤而為廁料。
3.出自《紅樓夢》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對上料制的。
4.出自《上海的早晨》秦媽媽自己買了一塊花布旗袍料,送給細紗間的那摩溫。
10.
供人畜食用或為植物提供營養的物品。
1.出自《太平廣記》恪曰:“前任縣令,殺鴨供客,豈恪罪耶?”官曰:“客自有料,殺鴨供之,將求美譽,非罪而何!”
2.出自《陳州糶米》因為我這里亢旱了三年,六料不收。
3.出自《西游記》此時驛里無人,止有白馬在槽上吃草吃料。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帝﹞遂發江西折帛、湖廣常平米錢及末茶長短引共一百四十余萬緡……料十萬石,赴湖廣總領所備軍用。
5.出自《五月端陽·滿天紅》詩人有糧食馬有料,保證咱同志水足飯飽。
6.出自又如:飲料;肥料。
11.
用同“撂”。扔,甩。
1.出自《抱妝盒》承御,你慌甚么?別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橋河下便了。
2.出自《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我何不把這銀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響一聲?
3.出自《趙子曰》﹝莫大年﹞他決不是惱了趙子曰,也不是心眼小料不開事。
12.
隋及唐宋時官吏于俸祿外所津貼的食料、口糧。參見“料錢”。
1.出自《隋書·酷吏傳·厙狄士文》性清苦,不受公料,家無余財。
2.出自《新唐書·楊綰傳》故事,舍人年久者為閣老,其公廨雜料獨取五之四。
3.出自《近事會元·致仕給半祿料》唐德宗貞元五年四月,以太子太師蕭昕為工部尚書,致仕給半祿料。
13.
一種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瑪瑙、紫石英等為原料,常用來充珠、玉、翡翠等。也可抽成絲。參見“料貨”、“料器”。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有一回,博山運了一單料貨到煙臺,要在煙臺出口裝到上海。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博山(山東縣名,出玻璃料器甚佳)運了一單料貨到煙臺。
3.出自《紙醉金迷·誰征服了誰》就在料器夾子里,掏出一張現成的支票給他。
14.
用同“瞭”。瞭望。參見“料高”。
1.出自《警世通言·陳可常端陽仙化》﹝郡王﹞就著人分付臨安府,拿錢原到廳審問拷打,供認明白。一百日限滿,脊杖八十,送沙門島牢城營料高。
15.
清查;清理。
1.出自《晉書·庾冰傳》﹝冰﹞又隱實戶口,料出無名萬余人,以充軍實。
2.出自《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二一》逋發不可料,憔悴為誰睹?
16.
審理。
1.出自《晉書·石苞傳》幸賴陛下天聽四達,靈鑒昭遠,存先父勛德之重,察臣等勉勵之志,中詔申料,罪譴澄雪。
17.
料理。參見“料視”。
1.出自《新唐書·李逢吉傳》父顏,有痼疾,逢吉自料醫劑,遂通方書。
18.
照料;照看。參見“料視”。
1.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其所生得,皆加營護,不令兵士干擾侵侮。將家屬來者,使就料視。
19.
喻指人的素質(含貶義)。
1.出自《牡丹亭·旅寄》呀,甚城南破瓦窯,閃下個精寒料。
2.出自《四世同堂》他轉過身來,和那個中日合璧的,在戰爭的窯里燒出的假東洋料,打了對臉。
3.出自《海嘯》我真沒想到,你竟是這么塊料。
20.
量詞。指物的分劑,以一定數量的物品為一計算單位,稱為一料。
1.出自《玉海·兵制·刀》乾道元年,命軍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為一料。
2.出自《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候豐熟日,分作五年十料,隨二稅送納。
21.
量詞。用于中醫配制丸藥,處方規定劑量的全份為一料。
1.出自《朱子語類》正如百貫錢修一料藥,與十文錢修一料藥,其不能治病一也。
2.出自《紅樓夢》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藥,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
22.
量詞。猶遍。
1.出自《水滸傳》一連打了兩料,打得宋江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23.
量詞。容量單位。一料等于一石。
1.出自《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若不餐,動經三五十日,要餐,可食六七十料不足。
2.出自《都城紀勝·舟船》西湖舟船,大小不等,有一千料,約長五十余丈,中可容百余客。
3.出自《夢粱錄·江海船艦》且如海商之艦,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
24.
量詞。過去計算木料的單位。兩端截面一方尺,長足七尺的木材叫一料。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