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助詞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①用于實際已經發生的動作或變化。②用于預期的或假設的動作。
2.
助詞
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頓的地方,表示變化或出現新的情況。①表示已經出現或將要出現某種情況。②表示在某種條件之下出現某種情況。③表示認識、想法、主張、行動等有變化。
3.
助詞
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催促、勸阻、命令或感嘆的語氣。
4.
助詞
語氣助詞,用于感嘆句末,表感嘆。
5.
助詞
語氣助詞。用于列舉,表示不一而足。
1.
助詞。表時態。表示動作或變化的完成(不論事實或虛擬、過去或未來)。
1.出自《紅樓夢》寶玉向案上斟了茶來,給襲人漱口。
2.出自《壓迫》你既受了我的定錢,這房子就算租了給我。
3.出自《三里灣·出題目》將來我們使用了拖拉機,一定又是個樣子。
2.
助詞。表時態。用在重迭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之間動作的重復。
1.出自《香稻米》雙喜想了想,不由得大哭起來。
2.出自《暴風驟雨》大伙歇了歇氣,又上車趕道。
3.出自《上海的早晨》老王點了點頭,去了。
3.
助詞。表語氣。表示肯定或確定某種情況。
1.出自《朝花夕拾·狗、貓、鼠》想來草席定已微涼,躺著也不至于煩得翻來復去了。
2.出自《母親》是十月里的一個下午了。
4.
助詞。表語氣。表示祈使。
1.出自《香稻米》你盡管說好了。
2.出自《小二黑結婚》二黑,你不要糊涂了!這是一輩子的事。
1.猶摧枯拉朽。
1.摧折﹐摧毀。
1.摧折壓制。
1.極言悲痛。
2.崩裂。
1.折毀車輪。謂路有艱險。
1.凋零;衰落。
2.頹喪。
1.低眉﹐低頭。
1.低眉彎腰。猶言卑躬屈膝。
1.猶披靡。
2.折磨。
1.摧毀消滅。
1.見"摧?"。
1.謂傷痛之極。
2.倒塌;倒塌的建筑物。
1.摧陷攻克。
2.摧毀破壞。
1.摧毀撲滅。
1.摧折。
2.謂殘害。
1.受挫而窘迫或收斂。
1.摧折﹐侮辱。
1.傷殘。
1.損傷;挫傷。
2.謂傷痛之極。
1.折斷燒毀。
2.喻掃除。
1.猶摧頹。摧折﹐衰敗。
1.倒塌。
2.衰頹不振。
1.摧折消滅。
1.摧折﹐衰敗。
2.困頓﹐失意。
3.毀廢。
1.高貌。
1.高聳貌。
1.相傳古代鍾子期聽俞伯牙彈琴﹐能從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絕去琴弦﹐不再彈琴。事見《呂氏春秋.本味》﹑《列子.湯問》。因以"摧弦"為悼念知音的典故。
1.打擊陷害。
2.攻破;陷落。
1.攻克強敵并加以掃蕩。亦喻破除陳言。
1.謂受挫折而謝過。
1.極度傷心。
1.見"摧枯拉朽"。
1.見"槯枯拉朽"。
1.猶言愁容滿面。
1.挫折壓制。
①折斷大風摧折枝干。②打擊;挫折摧折惡類。
1.材木崇積貌。
1.挫傷。
1.喻大局崩潰。
1.架屋承瓦的木頭。方的叫榱,圓的叫椽。亦喻擔負重任的人物。
1.屋椽及棟梁。
1.屋椽。
2.常喻擔負重任的人物。
3.與棟梁相對,喻指次要人物。
1.屋椽。亦用以喻民眾。
1.見"榱題"。
1.亦作"榱提"。
2.屋椽的端頭。通常伸出屋檐,因通稱出檐。
1.亦作"磪?"。
2.高峻貌。
1.霜雪積聚貌。
1.水深而清澈貌。
1.毀壞廢馳。
1.水聲;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