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站;站立。
2.
動詞
使豎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
3.
形容詞
豎立著的。
4.
動詞
建立;樹立。
5.
動詞
制定;訂立。
6.
名詞
指君主即位。
7.
動詞
指確定繼承地位;確立。
8.
名詞
存在;生存。
9.
副詞
副詞,立刻,立時,馬上,即刻。
10.
名詞
(Lì)姓。
1.
站立。
1.出自《書·顧命》一人冕執(zhí)劉立于東堂。
2.出自《左傳·成公二年》“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
3.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向立。
4.出自《春早湖山·讀〈雷鋒日記〉》詞多少英雄山岳立,向雷鋒學(xué)習(xí)。
2.
停止;停留。參見“立車”。
1.出自《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悲歌以(已)了,更復(fù)前行,信業(yè)隨緣,至于潁水。風(fēng)來拂耳,聞有打沙(紗)之聲,不敢前蕩,隈形即立。
2.出自《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詞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
3.
豎起。
1.出自《書·牧誓》立爾矛。
2.出自《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3.出自《漢書·陳湯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織。
4.出自《水滸傳》又將兩扇門立在墻邊。
4.
設(shè)置;建立。
1.出自《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
2.出自《詩·大雅·綿》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3.出自《管子·輕重甲》大夫無得繕冢墓,理宮室,立臺榭,筑墻垣。
4.出自《申劉光世乞兵馬糧食狀》承準八月十九日指揮,令飛與趙鎮(zhèn)撫立犄角。
5.出自《紅樓夢》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業(yè)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
5.
制定;訂立。
1.出自《商君書·開塞》禁立而莫之司,不可。
2.出自《貨郎旦》謝了大人,怎生得個立文書的人來,可也好那。
3.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哥哥,則今日請我友人李社長為明證,見立兩紙合同文字,哥哥收一紙,兄弟收一紙。
6.
確定;決定。
1.出自《后漢書·郎??傳》恭陵火災(zāi),主名未立。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
7.
立身;立足。
1.出自《易·恒》君子以立易方。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上二》群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矣。
3.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卻,下與大臣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於齊危矣。
8.
存在;生存。
1.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
2.出自《說苑·立節(jié)》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
3.出自《次韻宗偉溫伯》一塵不立渾輸我,即境心安是故廬。
9.
流傳。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
2.出自《孝經(jīng)·廣揚名》是以行成於內(nèi),而名立於后世矣。
3.出自《鹽鐵論·散不足》顯名立於世,光榮著於俗。
10.
顯現(xiàn)。
1.出自《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德無所立,怨無所藏。
2.出自《論衡·無形》人稟氣於天,氣成而形立,形命相須,以至終死。
11.
登位,即位。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乃老。
2.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
3.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fù)親薛公。
12.
扶立;確定某種地位。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十一》廢長立少,不可以教天下。
3.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
4.出自《金瓶梅詞話》我死了,把他立起來,也不亂,也不嚷,才拔了蘿卜地皮寬。
13.
推薦。
1.出自《左傳·襄公三年》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14.
指出仕。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出自《說苑·尊賢》賢者立於本朝,則天下之豪相率而趨之矣。
15.
建樹;成就。
1.出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2.出自《老學(xué)庵筆記》所試才一郡,而所立如此。
16.
成立;成功。
1.出自《禮記·冠義》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
2.出自《孫子·軍爭》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17.
成熟。
1.出自《后漢書·張奮傳》時歲災(zāi)旱,祈雨不應(yīng),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饑匱,今復(fù)久旱,秋稼未立,陽氣垂盡,歲月迫促。”
18.
特指三十歲。
1.出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2.出自《文心雕龍·序志》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南行。
3.出自《史通·自敘》及年以過立,言悟日多。
19.
立刻。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於是呂澤立夜見呂后,呂后承間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
2.出自《后漢書·霍谞傳》和氣立應(yīng),天下幸甚。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大仇已報,立死無恨。
20.
圍棋的一種著法。沿邊而下子者稱為立。
21.
通“涖”“蒞”。到;臨。參見“立政”。
1.出自《老子》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22.
通“粒”。谷粒。指種糧養(yǎng)人。
1.出自《詩·周頌·思文》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23.
通“泣”。哭泣。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十八》及晏子卒,公出屏而立。
2.出自《讀書雜志·晏子春秋一》立即泣字也……考《集韻》泣字又音立,云猋泣疾皃,是泣與立同音,故哭泣之泣,亦通作立。
24.
用同“力”。參見“立主”。竭力主張。
1.出自《水滸傳》宋江立主教公孫勝傳授五雷天心正法與樊瑞,樊瑞大喜。
2.出自《水滸傳》吳用不肯,立主叫盧員外帶同燕青,引領(lǐng)五百步軍,平川小路聽號。
25.
姓。漢有立遷。見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二·漢碑異姓》。
1.出自《萬姓統(tǒng)譜?緝韻》立,唐立述,長興令。元立理威,至元中……以為嘉定路守……本朝立述,盧龍衛(wèi)人,洪武中任山西長治縣知縣。
26.
量詞。
1.出自《登泰山記》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
1.謂憤激不安。
1.揶揄﹐戲弄。
1.傳說中的異鳥名。
2.指喜鵲。
3.漢宮觀名。在長安甘泉宮外『武帝建元中建。
4.南朝樓閣名。在江蘇南京。
1.戰(zhàn)國燕宮室名。古代觀測推算歷象之所。磿,通"歷"。
1.見"攊?"。
1.潔白鮮明貌。
1.農(nóng)具名。
1.即黃鸝。
1.散發(fā)華彩。
1.繁多貌。
1.即荔枝。
1.亦作"轣轆"。亦作"轣?"。
2.象聲詞。形容車輪或轆轤的轉(zhuǎn)動聲。
3.轉(zhuǎn)動貌。
4.借指車子。
1.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
1.行走緩慢貌。
1.陪嫁的財物。
1.亦作"奩房"。
2.嫁妝。
1.盛梳妝用品的盒子。
1.香奩體的省稱。也稱艷體。指描繪男女愛情的作品。
1.陪嫁的田產(chǎn)。
1.陪嫁的鏡匣。泛指嫁妝。
1.嫁妝。
1.陪嫁的財物。
1.陪嫁的財物。
1.謂食案相接。形容關(guān)系親密。
1.戰(zhàn)國楚官名。《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裴髎集解引徐廣曰"典客也。"司馬貞索隱引張晏曰"司馬也。"一說,《左傳》載楚官有連尹﹑莫敖,其后合為一官名。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連敖入漢"顏師古注。
1.連綴白羽為魚網(wǎng)的標記。
1.連續(xù)兩個班次的工作。
1.見"連梃"。
1.宋代行保甲法。保內(nèi)有人犯罪,要舉報告發(fā),否則連坐同保之人。是謂"連保"。
1.連臂合抱。多形容樹木之粗大。
1.一杯接一杯。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shù)連續(xù)相比,這樣的比叫做連比。如3,5,7的連比是357。
1.手攙手;臂挽臂。
2.表示共同;一起。
1.舊時敬詞。謂兩個客人同時到來。
1.串連編結(jié)。
1.同"連篇累牘"。
1.見"連犿"。
1.同獲中舉捷報。
1.猶言并駕齊驅(qū)。鑣,馬勒;軫,車箱底部的橫木。
1.接連上表。
1.絡(luò)腮胡子。
1.聯(lián)合兵力;集結(jié)軍隊。
2.交兵;交戰(zhàn)。
1.高,高聳。
1.了解。
1.見"憭栗"。
1.玉的一種。
挑逗;招惹任你百般~,他就是不動聲色。
1.猶拋掉。
1.瘦長貌。
1.分文;錢。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