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鬲津河,古水名,舊稱四女寺減河,即今漳衛(wèi)新河,是河北、山東兩省的界河。
2.
見“膠鬲”。人名,殷末周初人。
3.
名詞
(Gé)姓。
1.
針灸穴位名。在脊骨第七椎下兩旁。
1.出自《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太祖苦頭風(fēng),每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2.
古國名。鬲國。相傳為夏方國。西漢于其地置鬲縣。在今山東省德州市附近。
1.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還定濟北郡,攻著、漯陰、平原、鬲、盧。
2.出自《晉書·山濤傳》初,陳郡袁毅嘗為鬲令,貪濁而賂遺公卿,以求虛譽。
3.出自《讀史方輿紀(jì)要·山東二·濟南府》鬲縣城,縣東十里,古鬲國,郾姓咎繇之后。
3.
通“槅”。大車軛。
1.出自《周禮·考工記·車人》鬲長六尺。
2.出自《說文·木部》槅,《考工記》作鬲。大鄭云:“鬲謂轅端厭牛領(lǐng)者。”……通曰軛,大車之軛曰槅。
4.
通“膈”。橫膈膜,在胸腔、腹腔之間。亦借指胸腹。
1.出自《素問·五臟生成論》心煩頭痛,病在鬲中。
2.出自《論衡·效力》勉自什伯,鬲中嘔血。
3.出自《避暑錄話》怪得題詩無俗話,十年肝鬲湛寒輝。
4.出自《聊齋志異·楊大洪》時方食,含哺出問:“有楊某否?”答云:“無。”不覺嗒然自喪,咽食入鬲,遂成病塊,噎阻甚苦。
5.
通“隔”。阻隔。
1.出自《管子·明法解》人臣之力,能鬲君臣之閑而使美惡之情不揚。
2.出自《解連環(huán)》詞送郎攜羽扇,那日鬲簾,半面曾記。
3.出自《訄書·官統(tǒng)中》況於舜世,東西固未鬲也。
6.
通“隔”。隔成的空欄或空框。即格子。
1.出自《忘懷錄·行具二肩》右食匱一。竹為之二鬲,并底、蓋為四。
2.出自《獅吼記·冥游》上有七層鐵網(wǎng),下有十八鬲,鬲中有銅蛇。
7.
通“隔”。城墻上的土圍墩。
1.出自《墨子·備梯》三十步一殺,殺有一鬲,鬲厚十尺。
1.豺狗的俗稱。
1.謂以朱筆勾涂文字。
1.用紅帛制的腰帶。
2.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士人劉幾累為國學(xué)第一人,驟為怪崄之語,學(xué)者翕然效之,遂成風(fēng)俗。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fā)。'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xù)之曰'秀才剌,試官刷。'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既而果幾也。"后因謂以朱筆涂抹文字為紅勒帛。
1.晉王嘉《拾遺記.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常山人也……靈蕓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fā)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后因以"紅淚"稱美人淚。
2.猶血淚。
①指企業(yè)分給股東的利潤或分給職工的額外報酬。②參加集體生產(chǎn)單位的個人所得的額外收益。
1.米。
2.粒狀的紅蕊。
1.痢疾的一種。患者腹痛,大便次數(shù)增多,中雜血和黏液。
1.紅色荷花。
2.指女子的紅鞋。
3.早稻名。
1.《南史.庾杲之傳》"﹝王儉﹞用杲之為衛(wèi)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后因以"紅蓮幕"為幕府之美稱。
1.蓼的一種。多生水邊,花呈淡紅色。
1.盛開紅花的樹林。
2.指眾多的紅旗。
又稱赤磷”。磷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到紅紫色的無定形或結(jié)晶型粉末。無毒。416°c時升華。化學(xué)性質(zhì)不及白磷活潑,在高溫時與氧氣、氯氣等反應(yīng)而發(fā)生燃燒和爆炸。將白磷和稀有氣體放在密封容器內(nèi)加熱到260°c時可得。主要用于有機合成,制安全火柴、磷的化合物等。
1.古代的一種珍貴的餅餌。以紅綾裹之,故名。
1.見"紅綾餅饅"。
①紅色的領(lǐng)巾,代表紅旗的一角,少年先鋒隊員的標(biāo)志。②指少先隊員。
1.形容血的顏色。
原名《石頭記》,清末書坊重印時曾改名為《金玉緣》。長篇小說。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清代曹雪芹作◇四十回一般認(rèn)為系高鶚續(xù)補。主要描寫封建世家大族賈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及賈寶玉、林黛玉等青年男女的婚姻愛情悲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精神文化生活。作品結(jié)構(gòu)宏大,語言優(yōu)美、生動、傳神,刻畫人物尤為成功,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藝術(shù)形象。是中國古代優(yōu)秀長篇小說中的杰出作品。
1.燒得很旺的火爐。
2.今亦指打鐵爐。
1.紅爐上著一點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經(jīng)點撥,立即悟解。
1.指揮交通的信號燈§燈指示停止,綠燈指示通行。
1.舊式婚姻所用的訂婚憑證。用紅﹑綠二色紙書寫,故名§帖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求帖,綠帖是女家同意允婚的允帖。
1.神話傳說中的紅色仙鳥。
2.舊時星命家所說的吉星,主婚配等喜事。
1.見"紅輪"。
1.比喻紅日。
2.亦作"紅綸"§色巾披。
1.紅色的輕軟絲織品。多用以制作婦女衣裙。
2.荔枝品種名。參閱《廣群芳譜.果譜七.荔支一》引唐鄭熊《廣中荔支譜》。
1.亦稱"紅蠃"。
2.軟體動物名。殼薄而紅,可制為酒杯。
3.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稱。
1.用紅螺殼制成的酒杯。
1.見"紅螺"。
1.紅色羽毛。
2.舊指荷蘭◇亦泛指西洋或西洋人。
1.明清時稱西方國家所制的刀。
傳奇劇本。明代周朝俊作。取材于《剪燈新話·綠衣人傳》。南宋權(quán)相賈似道,因侍妾李慧娘在西湖顧盼書生裴禹而將李殺害。裴與盧昭容相戀,賈欲強納昭容為妾,拘裴于密室。慧娘鬼魂救裴脫險。最后以裴、盧團圓為結(jié)。近現(xiàn)代戲曲劇種有取李慧娘故事的改編本,如《紅梅閣》、《游西湖》、《李慧娘》等。
1.謂為未婚女子做媒。
1.方言。無煙煤。
1.抗菌素的一種,白色或淡黃色結(jié)晶。抗菌范圍與青霉素大致相似,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等的感染有療效。
1.猶紅袖。
1.指宮門。古代宮門多漆為紅色。
2.即紅幫。
1.糙米。
1.見"紅棉"。
1.木棉的別稱。以開花紅色得名。
2.亦作"紅綿"§絲棉的粉撲。婦女化妝用品。
供兒童練習(xí)毛筆字用的紙,印有紅色的字,用墨筆順著紅字的筆畫寫。
1.紅寶石名。相傳產(chǎn)于靺韍國,故名。
1.紅色的補綴上衣。襖是有襯里的夾衣或棉衣。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屬黃鐘宮,一名《紅錦袍》。南曲屬南呂宮。
指穿著各種漂亮服裝的青年男女。
1.裝飾艷麗的青年男女。
《西廂記》中崔鶯鶯的侍女,促成了鶯鶯和張生的結(jié)合◇來用做媒人的代稱。
1.相傳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著名女將。出身江湖藝人。在杞縣率眾起義,與夫李信(李巖)同投李自成。參閱清吳偉業(yè)《綏寇紀(jì)略.通城擊》﹑《明史.流賊傳.李自成》。
2.蟲名。樗雞的俗稱。可以入藥。
3.詞牌名。《連理枝》的別稱。見清萬樹《詞律》卷二。
1.工女。古指從事紡織縫紉等工作的婦女。
1.少女和老婦。
1.紅花。
1.紅色證件。派司,英語pass的音譯。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