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螂”。
2.
見“蜋蜩”。蟬的一種。體長七八分,色黑,雜黃綠斑紋,腹部面有白粉,翅無色透明。
1.出自《爾雅·釋蟲》蜩,蜋蜩。
3.
見“蜣蜋”。昆蟲。全體黑色,背有堅甲,胸部和腳有黑褐色的長毛,會飛,吃糞屎和動物的尸體,常把糞滾成球形,產卵其中。俗稱屎殼郎、坌屎蟲。
1.出自《蘇氏演義》蜣蜋,一名蛣蜣,一名轉丸,一名弄丸,能以土包屎轉而成丸,圓正無斜角。
2.出自《曇花記·眾生業報》被罰做個蜣蜋,終日抱著糞團兒,抵死也不肯放哩。
1.打柴的老翁。
1.柴薪。
2.采薪。
1.見"樵煙"。
1.樵夫隱士。
1.樵夫和漁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2.打柴和捕魚。
1.炬火,火把。
1.運柴的船。
1.樵夫。
1.憔悴﹐瘦弱萎靡。
2.引申指聲音萎靡急促。
1.看輕;看不起。
1.方言。小看。
1.看見。
1.看望;探視。
2.觀看;注視。
1.看清;察覺。
1.看清;看穿。
1.方言。巫婆;巫師。
1.亦作"趫材"。
2.矯健輕捷之才。
3.指矯健輕捷之士。
1.見"趫才"。
1.指矯健善沖殺的士卒。
1.矯健輕捷的人。
1.矯捷勇猛。
1.猶趫捷。
1.敏捷強健。
2.形容曲調節奏緊湊﹑音聲雄壯。
1.矯健敏捷。
1.猶趫勇。
1.勇健敏捷。
1.指矯健而善于攀高的人。
1.矯捷馳驟貌。
1.矯健輕捷。
1.超越;騰躍。
2.攀越。
1.矯捷強壯。也指矯捷強壯的人。
1.壯健迅捷。
1.矯捷勇猛。
1.見"顦顇"。
1.亦作"顦悴"。
2.形容枯槁瘦弱。
3.憂愁;困苦。
1.靈便;靈巧。
1.詭辯。
1.奸詐刻薄;輕浮淺薄。
1.工巧非人所能及。
1.語本《孫子.作戰》。指用兵弄巧立異,反而造成行動遲緩。
1.見"巧倕"。
1.亦作"巧垂"。
2.相傳堯時巧匠名倕,故稱巧倕。
1.善于言辭。
2.虛偽之辭。亦指巧妙的言辭。
1.猶巧計。
1.以不實之語進行詆毀。
1.工巧的對偶詞句。
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巧妙。語出趙孟b13e!對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p>
1.宋代婦女額發式樣的一種。
1.唐代官府技術工匠中的高手。
1.謂善于伺機發言,每能猜著。
2.指善于判斷而每能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