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光亮;明亮。
2.
名詞
水晶,礦物名,堅硬透明,種類較多,有白色、茶色等,可制光學儀器或裝飾品等。
3.
名詞
晶體。
4.
名詞
(Jīng)姓。
1.
明亮;光亮。
1.出自《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鄭公瑚璉器,華岳金天晶。
2.出自《登蒲州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詩日出洲渚靜,澄明晶無垠。
3.出自《日月光天德賦》龍吐焰而氛霾蕩盡,烏騰晶而魑魅潛藏。
2.
清明;晴朗。
1.出自《明河篇》八月涼風天氣晶,萬里無云河漢明。
2.出自《堅瓠五集·項羽廟》由是風恬浪息,天晶日皎如故。
3.
日,太陽。
1.出自《元包經·明夷》晶冥炎潛,冏映覘苫。
4.
水晶的簡稱。
1.出自《七釋》脯鮪桂蠹,石夔瓊晶。
5.
晶體。如:結晶。
6.
用以比喻果實、成果。
1.出自《我們終于得到了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公布了》詩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希望結了晶。
7.
同“精”。參見“晶靈”。精靈。
1.出自《登報恩寺浮屠》詩門戶洞開秋鐸曉,晶靈游戲夜珠還。
1.拋棄。
1.謂大量賣出商品﹑證券﹑股票等。
1.丟棄,拋掉。
2.扣除。由總數中除去。
1.丟棄,拋掉。
1.見"拋躲"。
1.見"拋躲"。
1.亦作"拋朵"。亦作"拋趓"。
2.回避;拋棄。
1.猶拋躲。
1.荒廢。
2.猶拋荒。
1.拋撒,糟蹋。
1.甩動;揮舞。
1.拋離割舍。
1.賣唱。
1.辭官,棄官。
1.對工件進行擦光的加工方法。工作時,一般用附有磨料的布﹑皮革或木材等軟質材料的輪子(或者用砂布﹑金屬絲刷)高速旋轉以擦拭工件表面,提高其表面光潔度。此外還有其他方法如液體拋光﹑電解拋光﹑化學拋光等。
1.已墾田地因天災人禍等未繼續耕種而任其荒蕪。
2.荒廢;荒疏。
1.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
1.賣空。又稱做空頭。商業用語。謂交易時,手中無現貨而賣出期貨。
1.離開。
1.丟臉,失面子。
1.舊時營造房室上梁時,總匠師以饅頭從梁上向四面上下拋擲,而誦上梁文。
1.暴露。
1.丟棄淪落。
1.丟落,掉在。
1.壓低價格,大量出售。
把鐵錨投入水底,使船停穩。也指汽車等中途發生故障而停止行駛船已到岸拋錨|汽車在山道上拋錨了。
1.拋開;丟棄。
丟棄;扔掉拋棄舊觀念。
1.猶開腔,開口說話。
1.酒名。
1.原為五言六句,唐人拋球催酒時所唱,教坊因以名曲◇用為詞牌名。單調三十字者始于劉禹錫,四十字者始于馮延巳,四十二字者見《云謠集雜曲子》無名氏詞,皆平韻。至柳永以舊曲名創為新調,始有雙調一百八十七字體,仄韻。
2.曲牌名。一名《彩樓春》。屬北曲黃鐘宮。字數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1.謂寫新詞供歌者歌唱。
1.亦作"拋卻"。
2.丟棄。
1.投擲。
1.丟棄散落。
1.丟棄,舍棄。
1.拋開,撇下。
1.揚聲作態。
1.謂故意提高嗓門。
1.謂嬌聲嬌氣,賣弄風騷。
1.方言。詈詞。謂在外游蕩。
1.安置在拋車上擲擊敵人的石塊。
1.大量賣出。
1.公布的數目。
具有初速度的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在空氣阻力可忽略的情況下,拋體運動可看成沿初速度方向、以初速大小為速度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其運動軌跡為直線(豎直上、下拋運動)或二次曲線(平拋、斜拋運動)。
1.亦作"拋垛"。
2.相傳古有擊壤,以拋擲磚塊為戲。宋時寒食有擲磚塊之俗◇世易瓦石為銅錢,遂變游戲為賭博。見清西厓《談征.事部.拋堶》。
1.雜技之一。兩手上下拋接多個彈丸不使落地。
1.故意顯弄文才。
反射面與拋物面的反射鏡。將發光點放在拋物面鏡的主焦點上,光線經鏡面反射后都平行于主軸射出。追光燈、探照燈內都有一拋物面鏡,使光源位于其焦點就能得到定向照明的平行光束。反之,平行于主軸的入射光經拋物面鏡反射后都將會聚在焦點上。如微波通信接收天線采用拋物面結構,使微弱信號會聚并加強。
由拋物面反射器和位于其焦點處的饋源組成的面狀天線。由饋源發出的球面電磁波經拋物面反射后,成方向性很強的平面波束向空間輻射。結構簡單,方向性強,工作頻帶寬。廣泛用于微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