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磚石。
2.
名詞
形狀像井的東西。
3.
名詞
古時曾以八家為一井,后借指鄉里,家鄉。
4.
名詞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5.
名詞
姓。
6.
形容詞
整齊。
1.
亦作“丼”。
2.
形似水井的東西。如:天井、礦井、鹽井、藻井等。
3.
指污水池。一說通“庰”。詳“井匽”。
1.出自《周禮?天官?宮人》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
2.出自《宋史·謝絳傳》蝗亙田野,坌入郛郭,跳擲官寺,井匽皆滿。
3.出自《上海重建武帝廟記》后為崇圣祠,祠有樓,最后為齋庖井匽之屬。
4.
指古代作戰時,為防穴攻而鑿的地穴。
1.出自《墨子·備穴》穿井城內,五步一井……令陶者為罌,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罌而聽之。
2.出自《通典·兵五》地聽:於城內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罌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聰耳者於井中,托罌而聽,則去城五百步內,悉知之。
5.
指泉水。
1.出自《呂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侖之井。
6.
指古代王侯的墓穴。
1.出自《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人哀。
2.出自《記宜城驛》驛東北有井,傳是昭王(楚昭王)井。
7.
井田。參見“井田”。
1.出自《周禮·考工記·匠人》九夫為井,井間廣四尺。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
3.出自《漢紀·文帝紀下》古者建步立畝,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
8.
設置或劃分井田。參見“井牧”。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賦。
2.出自《明州慈溪縣學記》古者,井天下之田。
3.出自《慎言·保傅》田不可井者三……必言可井者,迂儒之慕古也。
9.
相傳古制八家為井。引申為人口聚居地;鄉里;家宅。參見“井里”。
1.出自《謝賜冬衣表》三軍葉慶,萬井相歡。
2.出自《摸魚兒?湖上》詞中都內,羅綺千街萬井。
10.
比喻法度;條理。參見“井井”、“井然”。
1.出自《廣雅·釋詁》井,法也。
2.出自《初學記》井者,法也,節也,言法制居人,令節其飲食,無窮竭也。
11.
“阱”的古字。
1.出自《易·井》舊井無禽。
12.
量詞。
1.出自《吳船錄》有溫泉二十余井。
13.
象聲詞。見“井井”。
1.出自《夜譚隨錄?呂琪》琪納涼軒下,隱聞井中井井之聲不絕。
14.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坎上。
1.出自《易·井》象曰:木上有水,井。
2.出自《九卦論》君子之學,至乎井、巽而大備。
15.
井宿。參見“井宿”。
1.出自《史記·天官書》德成衡,觀成潢,傷成鉞,禍成井,誅成質。
2.出自《櫝記·日躔》唐《太衍歷》冬至在斗十度,夏至井十度,春分奎七度,秋分軫十四度。
16.
經穴名。五腧穴(井、滎、俞、經、合)之一,是十二經脈起源之處。全身十二經各有一個井穴,即少商(肺)、商陽(大腸)、厲兌(胃)、隱((脾)、少沖(心)、少澤(腸)、至陰(膀胱)、涌泉(腎)、中沖(心包)、關沖(三焦)、竅陰(膽)、大敦(肝)。臨床常用于急救。
1.出自《靈樞經·九針十二原》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
17.
古國名。
1.出自《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所謂“井家”“井長”“井人”之井乃國名,卜辭有井方,殷彝《乙亥父丁鼎》有“隹王正井方”,入周則有《井人鐘》……是可知井乃殷代以來之古國,入后為周人所滅。
18.
姓。漢代有井丹,見《后漢書》。
1.出自《廣韻·靜韻》井,姓。姜子牙之后也。
19.
水井。
1.出自《易·井》改邑不改井。
2.出自《贊成功》詞昨夜微雨,飄灑庭中,忽聞聲滴井邊桐。
3.出自《長物志?鑿井》鑿井須於竹樹之下,深見泉脈,上置轆轤引汲,不則蓋一小亭覆之。
4.出自《白洋淀紀事?紀念》我也看見了園子中間那一眼小甜水井,轆轆架就在那里放著,轆轆繩還在井口上搖擺。
5.出自《論衡·齊世》后世穿地為井,耕土種谷,飲井食粟,有水火之調。
1.清澈。
1.指鏡湖。
1.猶察視。
1.壁上嵌鏡的宮殿。
1.猶言光輝四射。
1.鏡湖邊的花草。
1.比喻夫妻分離。
1.猶言蒙受恩光。
1.指女子住室。
1.鏡子的光。借指鏡。
2.明亮的光。
1.像鏡子一樣映照萬物。
1.古代長江以南的大型農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在會稽太守馬臻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鏡﹐故名。
1.亦作"鏡華"。
2.指菱花鏡。常美稱鏡子。
鏡中的花,水里的月。比喻虛幻的景象。
1.見"鏡花"。
1.洞察幽微。語本《文選.曹植序》﹕"于是鏡機子聞而將往說焉。"李善注﹕"鏡機﹕鏡﹐照﹔機﹐微也。"
1.猶鏡鑒。鑒察﹐警戒。
1.照鏡而見。謂鑒察。
1.照鏡子。
2.鑒察﹔警戒。
3.光亮﹔明亮。
1.鏡臺。
2.水邊欄桿。
1.清澈明凈。
1.明潔。
借鑒過去的事作教訓。也泛指可作教訓的事物過去不認真學習,可作今天的鏡戒。
1.見"鏡戒"。
1.明凈。
1.借鑒并考校。
1.猶閱覽。
1.見"鏡里觀花"。
1.比喻能看到而得不到。
1.亦作"鏡奩"。亦作"鏡奩"。
2.鏡匣。
1.水流清澈。
2.比喻政治清明。
1.明凈清澈。
1.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羪賓王結羋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絶。"后常以"鏡鸞"比喻分離之夫妻。
2.指鏡子。
1.比喻明月。
1.鏡子的表面。
2.即鑕。
3.湖南出產的以稻谷為原料釀造的一種酒名。
1.明亮敏銳的眼光。
1.盛鏡子和其他梳妝用具的袋子。
光學儀器或眼鏡等上的透鏡。
1.框立在地上的鏡子。
2.鏡背后的襯物。
1.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1.像鏡子一樣清澈的水面。
1.鏡面潔凈。
2.比喻清明太平。
1.光滑晶瑩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頭。
1.以歷史為借鑒。
1.察視并獎飭。
1.明察并寬恕。
1.平靜明凈的水。
2.指鏡湖。
1.遮蓋鏡子的軟簾。
1.鏡匣里的抽屜。
1.明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