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晉”。
2.
進。
1.出自《易·晉》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
2.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盍孟晉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3.出自《王聲世先生古稀雙壽又慶金婚因綴長句以致賀》名齊北斗星辰列,酒晉東皇太乙觴。
4.出自《〈香雪?!敌蛞弧?/span>過了春節,我雖然已經七十晉一,卻還想爭取再活二十年。
3.
升,升級。參見“晉封”。
1.出自《花月痕》此時明相晉了公爵,荷生封侯。
4.
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離上。
1.出自《易·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
5.
內;里面。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孟獻伯相魯,堂下生藿藜,門外長荊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晉無衣帛之妾,居不粟馬。
2.出自《養生論》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
6.
抑制;按捺。
1.出自《周禮·夏官·田仆》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7.
低;俯。一說,晉,進,謂進攻敵人。見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卷三。
1.出自《易·晉》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2.出自《古典新義·〈周易〉義證類纂》摧訓折,訓落,與晉訓抑訓俯義近,故晉摧并舉。
8.
鼓名。參見“晉鼓”。
1.出自《嶺南節度饗軍堂記》鼓以鼖晉,金以鐸鐃。
9.
同“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
1.出自《重慶行·訪天官府寄廬》詩余租住四號院中靠南一晉的三樓,共室二間,過道一間。
10.
通“搢”。插。
1.出自《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鎮圭。
11.
通“鐏”。戈柄下的銅套,形銳,可以插入地里。
1.出自《周禮·考工記·廬人》參分其圍,去一以為晉圍。
12.
通“箭”。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故書“箭”為“晉”。
2.出自《儀禮·大射》冪用錫若??,綴諸箭蓋
3.出自《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狐皮五雙,晉竹十廋。
13.
水名。
1.出自《淮南子·墬形訓》晉出龍山。
14.
春秋諸侯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堯之故墟唐,南有晉水,至叔虞子燮父改國號晉。故址在今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陜西省中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后晉為其大夫韓、趙、魏所分。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一》晉,今自山西平陽、太原以東至直隸廣平、大名之間,皆晉分也。
15.
朝代名。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316年為前趙所滅。共四帝,歷五十二年。317年,司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稱東晉。420年為劉裕所滅。共十一帝,歷一〇四年。與西晉合稱兩晉。
16.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36年,后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滅唐稱帝,都汴,國號晉,史稱后晉。946年為契丹所滅。共二帝,歷十一年。
17.
山西省的簡稱。
1.出自《涓埃集·闖關》若果走晉東南,你們一定會碰頭的。
18.
姓。戰國魏有晉鄙。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晉氏,晉,大夏之墟也。堯之所都平陽,其國曰唐。及叔虞封於唐,其子燮父嗣封改為晉,以其地有晉水故也。
1.中午。
1.傍晚。語本《詩.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2.朝夕;日夜。
1.日向西方。
2.指傍晚。
1.日日生長。
2.按日計算的利息。也稱日利。日息率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通常稱日息幾厘幾毫。如日息一厘,即本金千元,每日利息一角。
1.太陽落下去。
2.指太陽落下去的地方。形容遙遠。
3.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為"日下"。
4.目前,目下。
5.即日,當天。 6.東方古國名。
1.京師沒有第二人可比。謂才能出眾。
1.方術的一種。謂采用日辰旺相的占卜方法來推測人事的吉兇。
1.一天天地削減分割。
1.一天天地損削縮減。
1.一天天一月月地銷熔﹑減損。
1.日日更新。
1.每天每月都有變化﹑增加。形容不斷發展。
天天更新,月月不同。形容發展變化極快或很大浦東發展,日新月異。
1.日日更新,月月顯著。形容蓬勃發展。
1.一天跑千里路。形容速度極快。
1.古代以日比喻帝王,故帝王之弟﹑妹稱帝王為"日兄"。
政府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采取的影響人口變動的各項措施的總稱。包括生育政策、婚姻政策、健康政策、就業政策等。
1.人的外貌風度。
1.人馬疲倦困乏。
2.形容體力疲勞不堪。
1.枯干的人尸。
1.俗謂在客人面前胡鬧。多指小孩。
1.人吹簫所發出的音響?;[,古代管樂器。一說即排簫。
2.泛指人發出的聲音。
3.指人力精工制作的作品。
1.人世的歡樂。
1.泛指人。
2.人的總稱,指人的全體。
1.謂離開故鄉,無親無故,失去依靠,遭人輕視。
1.平民,百姓。
1.做人的道德規范。
1.人的勞力,人的力量。
2.勞動力。指從事勞作的人。
3.仆役。
1.如人之直立。
1.百姓與吏胥。
2.官吏。
3.特指下級官吏。
1.人的等級序列。
1.人的性靈。
2.生靈,百姓。人為萬物之靈,故稱。
1.指有某種社會地位的同類人。
2.謂評論人物。
3.連續不斷的人群。
4.人工流產的省稱。
1.樹名。即檉柳。
1.比喻人中俊杰。
2.蛔蟲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蛔蟲》。
1.俘虜。
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道德關系以及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孟子提出。指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人又稱為五倫”。
1.猶言人圈子。指眾人中間。
1.人聚居的地方。
1.傳說中的水中怪物。
2.人與馬。多指軍隊。
3.泛指為達到某一目標而組織起來的人眾。
4.指某個組織的成員。
1.因人多造成了困難。
1.唐代李義府的綽號。謂其外表柔順而內心陰險。
1.用人環列護衛以為門。
2.人品與門第。
3.他人門下。
4.黃河中的峽名。在河南陜縣東北的三門山北側,與神門﹑鬼門并列。
1.泛稱許多人。
1.人民。
1.人的臉面。
2.指人。
3.猶人情。
4."人面獸心"的省語。參見"人面獸心"。
1.《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
2.猶言人面獸心。
1.外貌是人,心腸如獸。形容人不開化,近似禽獸。
2.形容為人兇殘卑鄙。
1.果實名∷似人面。
2.面具。
在有階級的社會中,與敵人相對的社會基本成員。由若干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構成,以勞動者為主體。在中國現階段,人民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