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跛,行動不便。
2.
形容詞
遲鈍,不順利。
3.
名詞
〈書〉指驢,也指駑馬。
4.
名詞
(Jiǎn)姓。
1.
跛行;行動遲緩。
1.出自《莊子·達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無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
2.出自《漢書·韓安國傳》安國行丞相事,引墮車,蹇。
3.出自《尚書故實》今延英殿,靈芝殿也,謂之小延英。苗韓公居相位,以足疾步驟微蹇,上每於此待之。
4.出自《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牛程蹇》牛程蹇因奔走急,腳熱著水寒風襲,氣滯血凝起硬埂,法宜鴿糞滾湯漬。
5.出自《譚九先生的工作》為了怕那些隔得遠一點的茶座上沒聽清這些消息,他趕緊放下水煙袋蹇進去了。
2.
劣馬或跛驢。
1.出自《漢書·敘傳上》是故駑蹇之乘,不騁千里之涂;燕雀之疇,不奮六翮之用。
2.出自《天凈沙·春》曲挈榼攜童跨蹇,溪山佳處,好將春事留連。
3.出自《左未生墓志銘》子憂吾老乎?吾策蹇行數十里,腰脊不異少時。
3.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坎上。
1.出自《易·蹇》象曰:山上有水,蹇。
4.
困苦;困厄;不順利。
1.出自《易·蹇》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
2.出自《寄江南諸弟》詩性拙唯多蹇,家貧半為慵。
3.出自《〈繆太翁遺稿〉序》運蹇困頓,年亦不滿五十。
4.出自《孟良崮戰役》詩暴戾蔣朝嗟命蹇,凄涼美帝怨心勞。
5.
凝滯;留滯。
1.出自《管子·水地》凝蹇而為人,而九竅五慮出焉。
6.
阻塞,不流利。
1.出自《北史·崔?傳》使人相聞收(魏收)曰:“勿怪儀衛多,稽古力也。”收語蹇,急報曰:“崔徐州建義之勛,何稽古之有?”
2.出自《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上》三言三止,言蹇為風。
7.
驕縱;不順服。
1.出自《公羊傳·襄公十九年》或曰:為其驕蹇,使其世子處乎諸侯之上也。
2.出自《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及孝文初即位,自以為最親,驕蹇,數不奉法。
8.
通“院”。堅硬。
1.出自《呂氏春秋·別類》漆淖水淖,合兩淖則為蹇,濕之則為干。
9.
通“謇”。口吃。參見“蹇吃”。
1.出自《謝滕王集序啟》言辭蹇吃,更甚揚雄。
2.出自《病起荊江即事》詩張子耽酒語蹇吃,聞道潁州又陳州。
3.出自《文學說例》《顧命》“陳教則肄肄不違”。江氏集注音疏謂:“重言肄者,病甚氣喘而語吃。”其說是也。夫以劇氣蹇吃,猶無刪削。
10.
通“謇”。正直,忠貞。參見“蹇士”、“蹇犯”。
1.出自《新唐書·卓行傳·元德秀》德秀善文辭,作《蹇士賦》以自況。
2.出自《新唐書·元稹傳》喜順從,怒蹇犯,亦古今情一也,豈獨文皇甘逆耳、怒從心哉?
11.
通“謇”。語首助詞。
1.出自《楚辭·九歌·云中君》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2.出自《酬岑勛以詩見招》詩蹇余未相知,茫茫綠云垂。
12.
姓。春秋秦有蹇叔。見《史記·秦本紀》。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蹇氏,漢有蹇蘭,為交址刺史。
2.出自《萬姓統譜·銑韻》蹇,山陽蹇叔之后。周蹇叔,秦上大夫。穆公欲襲鄭,蹇叔以為不可。
一切從主觀出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其出發點包括感情、愿望、想像、意志、經驗、本本等主觀因素。有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兩類。特點是只憑主觀,無視客觀,不聽群眾意見,不作調查研究,主觀與客觀相分裂,認識和實踐相脫離。
1.主持管理。
2.掌管某種專門事務的職官。
3.管家。
4.指店鋪掌事人。
簡稱主軸”。通過透鏡兩個折射曲面中心的連線。對于折射曲面均為球面的透鏡,通過兩個球面的球心的連線就是主軸。球面鏡的主軸是通過鏡面中心與反射面曲率中心的連線。
1.古代諸侯國互相聘問,受聘國稱為"主國"。
2.公主的封國。
3.國都。
1.同"主后"。
1.指土著的原有民戶。與"客戶"相對。
2.地主家庭。
1.謀略。
1.主持婚事。
2.指主婚人。
1.在成套動力設備中起主要作用的機器。
2.即長機。率領和指揮機群或僚機執行任務的飛機。
1.主掌冊籍。
2.早已定居的住戶。
1.漢代官名。主管國家財賦。《史記.張丞相列傳》"﹝張蒼﹞遷為計相,一月,更以列侯為主計四歲。"司馬貞索隱"謂改計相之名,更名主計也。"后泛指主管財政的官吏。
2.主管財賦出入的工作。
3.主持籌劃。
1.主管記錄。
2.猶記室。掌管文書的官吏。
3.指擔任財物出納工作的人員。
1.猶主客,主從。
1.主持祭祀。
2.指主持祭祀的人。
1.主持家事;治家。
2.公主之家。
3.主人家。
4.妻對夫的稱呼。
1.主人婆。
1.猶當事人。
1.君主的車駕。指君主。
1.明鑒,判斷。
1.主意;主張。
1.猶明鑒,判斷。
1.國君和將帥。
2.主要將領;統帥。
3.喻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人。
4.太平天國的官職。
1.擔任講授或講演。
1.亦作"主腳"。
2.指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戲劇﹑電影等藝術表演中的主要角色及主要演員。
3.主要當事人。
1.見"主角"。
天主教、正教的高級神職人員。職位在神父之上。通常是一個地區性教會的管理人,有按立神父之權。在主教品位中,有時又細分作一些非品位性的級別,如總主教、都主教、樞機主教等。基督教新教某些宗派(如圣公會等)亦設主教。
1.語本《易.干》"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謂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1.宋明理學家的道德修養方法。淵源于古代儒家(《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并參雜佛﹑道的寂靜無為思想。"主靜"一語首由周敦頤在其《太極圖說》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無極"原來是"靜"的,來證明人的天性本來也是"靜"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須通過"無欲"工夫,以求達到"靜"的境界("無欲故靜")。以后它一直是理學的主要思想。
1.部門的主管官吏。
1.官名。秦有主爵中尉,漢景帝時改為主爵都尉,掌有關封爵之事。武帝時改名右扶風,成為地方行政長官,又變為行政區之名,與以前職掌全異。隋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唐以后改稱司封,為吏部所屬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廢。
2.主持祭祀。
1.對一國之主的稱呼。
2.指諸侯互相聘問的主國之君。
3.對卿大夫的稱呼。
4.對一家之主的稱呼。
5.對人的敬稱。 6.道家謂根本。
1.主持考試。
2.指主考官。
3.泛指主持考試的人。
1.猶依靠。
1.官名。戰國時已有此官,秦及漢初稱典客,為九卿之一。武帝時稱大鴻臚『成帝尚書置客曹,主管外交及處理民族間的事務。東漢光武分為南北主客二曹,晉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單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員外郎,為禮部的屬司,掌諸藩的朝貢,接待給事等事。清末廢『時匈奴亦置此官。
2.主人與賓客。
3.接待賓客。
4.貨主與顧客。
5.猶主顧。 6.主要的客人。 7.主要與次要。 8.軍事術語。指作戰雙方。 9.文章的章法之一。又稱主賓論。以本題主旨為主,以他物相襯為客。
1.舊時促成雙方買賣并從中獲取傭金的牙行經紀人。
1.舊時指婦女主持烹飪等家事。
2.指妻室。
1.指主婦,正妻。
1.即貯廊。指廳后的屋子。
1.主要的力量。
1.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統稱。
1.擔任作戰主力的部隊。
2.比喻起主要作用的力量。
1.秦漢郡縣地方官的屬吏。
1.各地區糧食生產和消費中占主要地位的糧食。各地區的主糧不同,如我國在東北為高粱,西北為小麥,華北為谷子(粟),南方各省區為稻谷。主糧是計算常年產量和征收農業稅的標準。
1.主管領導。
2.帶頭的人。
1.古代王室婚嫁時的主持者。
2.猶主使。
3.主持政令。
即干流”(310頁)。
河槽各斷面水流流速最大處的連線。低水時,它和河底深槽的連線在平面上的位置大致相同;洪水時,靠近河心。
1.道教職稱之一,主掌符箓圖籍。
2.指掌管符箓圖籍的人。
1.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聚會。伊斯蘭教定星期五為聚禮日,通稱"主麻",習慣稱一周為一個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舉行的集體禮拜稱為"主麻拜"。
1.植物葉片中央自葉柄至葉端的一條莖脈◇多比喻文章或事件的主要線索。
2.山脈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