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踩,踏。
2.
動詞
實(shí)行;履行。
3.
動詞
毀壞;浪費(fèi)。
1.
踩;踩踏。
1.出自《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fēng)寒。
2.出自《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詩踐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圓。
3.出自《智囊補(bǔ)·兵智·船置草》楊素襲蒲城,夜至河際,收商賈船,得數(shù)百艘,置草其中,踐之無聲,遂銜枚而濟(jì)。
4.出自《暴風(fēng)驟雨》人越來越多,把榛子矮樹踐倒了一片。
2.
蹂躪;摧殘。
1.出自《戰(zhàn)秋辭》詩擾踐邊胡,殲傷蛋夷。
2.出自《廣陽雜記》毀其城柵,踐其土地,蹂躪之使不可復(fù)耕牧。
3.
走;行走。
1.出自《七命》〔天驥之駿〕景不及形,塵不暇起。浮箭未移,再踐千里。
2.出自《登永嘉綠嶂山》詩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4.
赴;前往。
1.出自《左傳·哀公十五年》子羔曰:“弗及,不踐其難。”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難。”
2.出自《報任少卿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
3.出自《代李琮論京東盜賊狀》而此等自以世傳樸學(xué),無由復(fù)踐場屋,老死田里,不入彀中。
4.出自《詠懷》故然踐危機(jī),竟昧潛龍義。
5.
及;達(dá)到。
1.出自《后漢書·段颎傳》且自冬踐春,屯結(jié)不散,人畜疲羸,自亡之藝,徒更招降,坐制強(qiáng)敵耳。
2.出自《贈四王冠詩》濟(jì)濟(jì)四令弟,妙年踐二九。
6.
經(jīng)歷;經(jīng)受。
1.出自《董逃行歷九秋篇》蘭桂踐霜逾馨,祿命懸天難明。
2.出自《南史·梁簡文帝諸子元帝諸子傳論》簡文提挈寇戎,元帝崎嶇危亂,諸子之備踐艱棘,蓋時運(yùn)之所鐘乎。
3.出自《舊唐書·崔植傳》玄宗在天后時,身踐憂患。
7.
遵循;按照。參見“踐墨”。
1.出自《薦士》詩行身踐規(guī)矩,甘辱恥媚灶。
2.出自《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8.
履行;實(shí)現(xiàn)。
1.出自《楚辭·天問》會晁爭盟,何踐吾期?
2.出自《答饒州元使君書》有人民社稷,固可踐其言也。
3.出自《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我好容易千方百計的湊了這些銀子來踐你的前約,把銀子交給你,自己去采辦罷。
4.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蘇聯(lián)版畫集〉序》參加選擇繪畫,尤其是版畫,我是踐了夙諾的。
9.
應(yīng)驗(yàn)。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
2.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侏儒有見公者,曰:“臣之夢踐矣。”公曰:“何夢?”對曰:“夢見灶,為見公也。”
10.
實(shí)踐;從事某種工作或活動。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子為法者也,其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致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后行之。
2.出自《晉武帝華林園集詩》無理不徑,無義不踐。行舍其華,言去其辯。
3.出自《順宗實(shí)錄三》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yuǎn)佞,非禮勿踐,非義勿行,對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歟。
11.
穿;著。特指穿鞋。
1.出自《洛神賦》踐遠(yuǎn)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裙。
2.出自《傅子·校工》被珠繡之衣,踐雕玉之履。
3.出自《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腰系碧玉之帶,足踐步云之履。
12.
登臨。
1.出自《文選·賈誼〈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2.出自《秋懷》詩高臺驟登踐,清淺時陵亂。
3.出自《與道原過西莊遂游寶乘》詩勝踐聊為樂,清談可當(dāng)歌。
13.
擔(dān)當(dāng);升任。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二年》往踐乃職,無逆朕命。
2.出自《陳太丘碑文》入踐常伯,超補(bǔ)三事。
3.出自《送重表侄王??評事使南海》詩及乎貞觀初,尚書踐臺斗。
4.出自《夷堅辛志·范端智棋戰(zhàn)》范元卿以棋名著聲於士大夫間,且歷處庠序,踐館閣,故無不知名。
14.
特指登基,繼承帝位。
1.出自《禮記·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2.出自《史記·孝文本紀(jì)》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shù),然卒踐天子之位者,劉氏也。
3.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真宗〕及踐大位,咸平、景德之治,為有宋隆平之極。
15.
陳列整齊貌。
1.出自《詩·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yuǎn)。
2.出自《宴交代寧國孟知府致語》真成官羽相宣,正好豆籩有踐。
16.
通“翦”。滅除;殺戮。
1.出自《書·蔡仲之命》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
2.出自《尚書大傳》“遂踐奄”,踐之云者,謂殺其身,執(zhí)其家,潴其宮。
3.出自《禮記·玉藻》君子遠(yuǎn)庖廚,凡有血?dú)庵悾ド碹`也。
17.
通“淺”。淺陋。一說通“善”。參閱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1.出自《詩·鄭風(fēng)·東門之??》東門之栗,有踐家室。
18.
通“善”。良好。
1.出自《禮記·曲禮上》故曰: 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之。
19.
通“跣”。赤腳。
1.出自《史記·孝文本紀(jì)》自當(dāng)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
20.
通“餞”。餞送。
1.出自《周禮·春官·司尊彝》其朝踐用兩獻(xiàn)尊,其再獻(xiàn)用兩象尊。
2.出自《周官故書考》餞、踐、淺三字音同,古蓋通用。
21.
引申為追求。
1.出自《祭張給事文》乃遷殿中,朱衣象版。惟義之趨,豈利之踐。
1.突然發(fā)財。
1.繁重的賦稅。
1.即暴勝之,漢武帝末為直指使者。素聞雋不疑賢,表薦不疑為青州刺史,有知人之譽(yù)。見《漢書.雋不疑傳》◇作為知音之典。
1.暴露尸骨。指死于郊野。
2.指暴露的尸骨。
1.方言。傾家蕩產(chǎn)的意思。
1.殘暴的官員。
同‘曝光’(bào∥guāng)。
1.粗暴獷悍。
1.突然顯貴。
2.指突然顯貴的人。
3.急遽漲價。
1.暴露尸骸。
2.指暴露的尸骸。
1.以暴力侵害。
2.猶禍害。
1.兇暴強(qiáng)悍。
2.指兇暴強(qiáng)悍的人。
1.烈日。
1.兇暴強(qiáng)橫。
1.粗暴地呵斥。
1.見"暴狠"。
1.橫暴兇狠。
1.猶橫行。
2.指橫行不法的人。
1.暴風(fēng)。
1.空手和老虎搏斗。
2.兇猛的老虎。
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比喻有勇無謀,一味蠻干。
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比喻有勇無謀,一味蠻干。
1.曝曬洗滌。謂除污去惡,使之純潔。
1.謂尸骨暴露于荒野。
1.猶突擊。
1.急迫。
2.殘暴急刻。
1.迅猛。
2.突然發(fā)病。
1.驟然聚集。
1.顯現(xiàn)。
2.猶宣揚(yáng)。
1.即筯竹。
1.行兇搶劫。
1.兇暴強(qiáng)悍。
1.苛法。
1.殘暴的行動。
2.指暴動。
1.突然昏厥。
1.殘害滅絕。
2.突然斷氣。
1.亦作"暴躡"。
2.突然昏厥。
暴虐的君主。
1.同"暴抗"。
2.橫暴傲慢。
1.暴猛抗直。
1.殘暴苛刻。
1.殘暴刻毒。
1.強(qiáng)盜;盜賊。
1.強(qiáng)暴的敵人。
倉庫里貨物多到?jīng)]有空地存放的程度銷路不暢,產(chǎn)品嚴(yán)重~。
1.暴虐殘酷。
2.指暴虐殘酷的人。
1.兇暴狂妄。
1.殘暴無度。
1.脫落稀疏貌。
①強(qiáng)制的力量;武力。②特指國家的強(qiáng)制力量軍隊(duì)、警察、法庭對于敵對階級是一種~。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