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舊同“剪”。
2.
名詞
(Jiǎn)姓。
1.
斬斷;除去。
1.出自《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2.出自《抱樸子·漢過》養豺狼而殲??虞,殖枳棘而翦椒桂。
3.出自《詩》天生百尺樹,翦作長條木。
2.
消滅;削弱。
1.出自《詩·魯頌·??宮》居岐之陽,實始翦商。
2.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
3.出自《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不待赭污之權,而奸渠必翦。
4.出自《鳳陽單氏先塋碑銘》丈夫當出奇翦寇,可坐視父母之邦淪覆耶?
3.
剪刀。
1.出自《廬山瀑布謠》便欲手把并州翦,翦取一幅玻璃煙。
4.
用剪刀鉸。
1.出自《詠雪贈張籍》片片勻如翦,紛紛碎若挼。
2.出自《更漏子》詞蕣華濃,翠山淺,一寸秋波如翦。
3.出自《卜算子·新柳》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5.
刪除。
1.出自《文心雕龍·镕裁》翦截浮詞謂之裁。
2.出自《〈孝經〉序》至當歸一,精義無二,安得不翦其繁蕪而撮其樞要也。
6.
揮動;撲打。
1.出自《水滸傳》林沖把袞刀桿翦了一下,驀地跳將出來。
2.出自《水滸傳》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翦。
7.
謂兩手交叉。
1.出自《儒林外史》幾十個兵卒跳上船來,走進中艙,把王道臺反翦了手,捉上大船。
8.
量詞。用于花枝。
1.出自《一剪梅》詞一翦梅花萬樣嬌,斜插疏枝,略點眉梢。
2.出自《山坡羊·雙林庵》曲船,橋那邊;蓮,紅一翦。
3.出自《文心》擺在墻邊圓幾上的一盆春蘭有三四翦開了。
9.
通“踐”。
1.出自《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辟其所親愛。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錫用此土,而翦諸鶉首。
10.
通“淺”。
1.出自《儀禮·既夕禮》加茵,用疏布,緇翦,有幅,亦縮二橫三。
為睡覺疊成的長筒形的被子他躺在~里不愿起來。
被子一床~。
1.見"被發跣足"。
1.穿著守喪的服飾。
1.《莊子.列御寇》"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捧?衣以文繡,食以芻叔,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成玄英疏"犧養豐贍,臨祭日求為孤犢不可得也。況祿食之人,例多夭折,嘉遁之士,方足全生。莊子清高,笑彼名利。"后以"被繡之犧"比喻求得功名利祿而不能全其生的人。
1.穿著錦繡衣服白天出行。謂富貴而夸耀于人。
1.襯在棉被中的棉絮。
①公民依法當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或被選擔任一定職務的權利。②各種組織的成員當選為本組織的代表或領導人的權利。
1.把衣服披在肩背上。
2.人名。相傳為堯時高士。
1.負著羽旗。
2.以羽為衣。指禽類。
1.蒙受恩遇。
2.遭受的待遇。
1.遭受冤屈。
1.受恩澤,蒙庇護。
套在被子外面的罩子,可以隨時取下換洗,多用寬幅的棉布或的確良做成。
1.穿囚衣,戴刑具。古代囚衣赤褐色,稱"赭衣"。刑具加在頸上手上足上,稱"三木"。
1.被子和枕頭。亦泛指臥具。
1.承奉圣旨。
1.見"被中畫腹"。
1.相傳唐書法家虞世南習書頗勤,但不喜水墨臨寫,每于睡眠時在被中用手指畫腹,揣摹筆意。
1.一種巧制的用于被中的熏爐。
1.《戰國策.秦策四》"智伯出行水,韓康子御,魏桓子驂乘……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肘﹑足接于車上,而智氏分矣!"后以"被肘"形容受到牽掣或暗示。
1.穿紅袍,掛紫綬。謂身為大官。
1.見"被朱佩紫"。
1.穿著。
1.披上緇衣。謂出家當僧﹑尼。僧衣稱緇衣,淺黑色。
睡覺時蓋在身上的東西,一般用布或綢緞做面,用布做里子,裝上棉花或絲綿等。
種子植物的一大類,胚珠生在子房里,種子包在果實里。胚珠接受本花或異花雄蕊的花粉而受精。根據子葉數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區別于‘裸子植物’)。
1.除草器。
1.痙攣﹐昏厥。
1.驚風;癇病。亦泛指手足痙攣。
1.不和諧的音樂。比喻難于流行的文章。
1.不流暢。
1.行走時的聲音。
2.趑趄不前貌。
1.做飯,烹調。
1.指酒菜飯食。
1.掌炊事的官。
1.猶言喂飽。
1.參預;充當。
2.充滿;具備。
1.猶充軍。
1.謂學識廣博。
1.充斥左右。
1.猶充饑。
1.充分而暢達。
1.充滿朝廷。
1.滿車。喻數量眾多。
1.謂盛而勢猛。
1.悲戚貌。
2.喜悅貌。
1.純厚。
1.擔任某種職務或取得某種身分。
電容器兩極板獲得等量異種電荷的過程,或使蓄電池獲得化學能的過程。蓄電池在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放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充電時的電流方向與放電時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