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除草器。
1.喪車。
1.項羽敗亡后,羽將季布為逃避劉邦搜捕,隱姓埋名,被人化裝置廣柳車中,賣給魯朱家為奴,以藏身避禍。事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因以"柳車變姓"謂為逃避追捕而潛匿。
1.形容媚人的春景。
1.以柳木做的胡床。
1.唐柳宗元的祠堂。
1.形容女子消瘦的愁容。
1.南宋妓女。有色藝,好佛法,喜施與。曾于杭州萬松嶺下造橋,抱劍營鑿井。傳說乃僧玉通轉(zhuǎn)世◇被僧清了度化。事見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南山分脈城內(nèi)勝跡》◇人就其事跡演為文學作品,如元無名氏《度柳翠》雜劇。《古今小說》中亦有《月明和尚度柳翠》。
1.古橋名。在杭州萬松嶺下。傳說為南宋妓女柳翠所造,故名。參見"柳翠井"。
1.柳條。因其細長如帶,故稱。
2.相傳唐時洛中名妓柳枝娘曾折柳結(jié)帶贈李商隱以索詩。見《詞林海錯》卷二引《花寮集》◇因以"柳帶"為情人贈物。
1.柳眉。
1.亦作"柳堤"。
2.植有柳樹的堤岸。
1.用嫩柳條外皮制成的哨子。因能吹出樂音如笛,故稱。
1.廣植柳樹的郊野。
1.柳條去皮編成的笆斗。
1.柳絲柔垂,花朵嬌妍。比喻女子貌美。
1.柳絲垂,鶯聲嬌。形容春景之美。
1.生于柳樹上的木耳。
1.宋柳開與范杲的并稱。
1.指唐柳芳所著記述開元﹑天寶年間史實的史書《唐歷》。
1.指春風。
1.植有柳樹的港灣。
唐代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元和進士,官至太子少師。工楷書,與顏真卿并稱顏柳”。書法骨力勁健,結(jié)構(gòu)緊湊。有碑刻《玄秘塔碑》等存世。
1.見"柳谷"。
1.唐柳公權(quán)的書法骨力遒健,結(jié)構(gòu)勁緊;顏真卿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開張◇因以"柳骨顏筋"稱其書法的字體和法度。
1.方言。稱大骨節(jié)病患者。
1.大骨節(jié)病。癥狀是關(guān)節(jié)粗大,疼痛,肌肉萎縮,手指不能彎曲等。多見于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qū)。也稱柳拐病。
1.指柳宗元的詩文。管,筆。
1.見"柳桊"。
1.牡桂(肉桂)的嫩枝。
1.柳樹環(huán)繞的城郭。
1.本為唐教坊曲名◇為詞牌名。因前蜀毛文錫詞中有"河橋柳,占芳春,映水含煙拂露"句而得名。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后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1.湖名。宋時在陳州城北。因沿湖多柳,故稱。
1.舊時稱妓院。
1.白色裙子。
1.形容垂柳的枝條。
1.春秋柳下惠的省稱。
1.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朧情景。
1.指榆柳之火。上古炊爨先要鉆木取火。唐宋時風俗,皇帝于清明節(jié)取榆柳之火賜給近臣姻戚。
1.柳下惠的別稱。
1.指唐柳宗元書法的新的樣式。
1.指柳葉。因其形如面頰,故稱。
1.以杞柳枝條加工編制成的杯盞。梘,同"杯",杯盤之屬的總稱。
1.蒲柳制的箭桿。
1.我國新人化石。1958年在廣西柳江通天巖洞穴中發(fā)現(xiàn),故名。地質(zhì)年代屬更新世晩期。所發(fā)現(xiàn)的化石有一完整頭骨及部分體骨和肢骨。具有原始蒙古人種的特征。
1.形容女子嬌嬈嫵媚。
1.柳樹分泌的汁液,可入藥。
1.指妓館集中之處。
1.同"柳巷花街"。
1.柳條迎風招展,如旌旗,因以為稱。
1.柳蔭小徑。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