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譼”。
2.
察看;督察。
1.出自《書·呂刑》上帝監民,罔有馨香。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
3.出自《吳姬》詩夜鎖重門晝亦監,眼波嬌利瘦巖巖。
4.出自《水滸傳》徐寧、湯隆監住時遷一處宿歇。
5.出自《史諱舉例》《梁書·劉孝綽傳》:“眾惡之必監焉,眾好之必監焉。”此引《論語》,改“察”為“監”,姚思廉避其家諱也。
3.
指諸侯。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典于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
4.
掌管;主管。
1.出自《國語·周語中》火師監燎,水師監濯。
5.
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參見“監國”。
1.出自《資治通鑒·唐順宗永貞元年》請權令皇太子親監庶政,候皇躬痊愈,復歸春宮。
6.
總領,率領。
1.出自《史記·陳涉世家》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
2.出自《史通·忤時》夫言監者,蓋總領之義耳。
7.
看守;囚禁。
1.出自《水滸傳》兩個頭領已被賀太守監在牢里,只等朝廷明降發落。
2.出自《三國演義》吾前在洛陽求官時,曾認得汝是曹操,如何隱諱!且把來監下,明日解去京師請賞。
3.出自《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蒙古差使人來議歲幣,似道怕他破壞己事,命軟監于真州地方。
8.
監獄。
1.出自《紅樓夢》帶去銀兩做了衙門上下使費,哥哥在監,也不大吃苦。
2.出自《東風化雨》你是什么意思,想叫我們騙同監的這么多難友嗎?
9.
太陽的一種光象。指日旁似冠珥的赤云氣。
1.出自《周禮·春官·眡祲》掌十??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兇。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鐫,四曰監……十曰想。
1.宋理宗時御批及近臣密奏所用的黃封簡板。
1.對付困窘;對付貧窮。御,通"御"。
1.侍女;侍妾。
2.制馭他人;駕馭他人。
3.駕馭車馬的人。
1.駕御軍車。也指為君主駕御軍車的甲士。
2.引申為參與軍事行動。
1.皇帝的畫像。
1.帝王出巡時所用的傘蓋。為儀仗之一。
1.帝王的飲食。
1.指飲酒。
1.謂帝王過目。
1.即御醫。
1.謂君長進食時在一旁侍候。
2.即御膳。
1.見"御史床"。
1.《后漢書.桓典傳》"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后用為御史典故。
1.官名。秦置『因之,為御史臺長官,地位僅次于丞相,掌管彈劾糾察及圖籍秘書。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遞升◇改稱大司空;司空。晉以后多不置。唐復置,實權已輕,至宋又多缺而不補,明廢。
1.指唐貞元中宮中御史娘子田順郎,以善歌聞◇亦用為曲名。
1.官名『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其權頗重。東漢以后不設御史大夫時,即以御史中丞為御史之長。北魏一度改稱御史中尉。唐宋雖復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職。
1.近衛之士。
1.治理天下。
1.治事者;亦指治事。
1.帝王侍從。
1.殿試。科舉時代,帝王于宮殿內考試貢舉之士。
1.皇帝的手。亦代指皇上。
2.謂控馭車騎者。
1.抵御防守。御,通"御"。
1.進呈于帝王的書◇稱帝王的書為御書。
2.皇帝書寫的字。
3.謂皇帝書寫。
1.宋代錢幣名。上面鑄有皇帝題字,故稱。
1.宮禁中的河水。
1.帝王出行止宿之地。
2.漢宮苑名。亦川名。
1.皇帝的坐臥具。
1.指華清池。唐代為帝王及后妃專用的溫泉,故稱。
1.果名。
1.天子親筆題寫;亦指天子親筆題寫的詩或字。
2.天子命名詩文題目。
1.控御天道,統治天下。
2.宮門名。
1.三國吳大帝孫權所建的亭子,后即以為地名。
1.見"御闈"。
1.亦作"御圍"。
2.殿試的試院。
1.護衛;侍衛。御,通"御"。
1.謂抵御外侮。
2.指武臣。
1.茶名。
1.帝王專用之物。
2.駕御萬物。
3.憑借他物。
1.皇帝命設的筵席。
1.帝王的印信。
1.繡有御仙花的金帶。宋趙安仁既罷參知政事,真宗命賜御仙花帶與繡飾馬具◇來中書省﹑樞密院罷官者及學士﹑散官,通服御仙帶,遂為故事。參閱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
1.亦作"御僲花"。
2.荔枝的別稱。
3.指御仙帶。
1.見"御仙花"。
1.猶御廄。
2.借指御廄中的馬。
1.帝王等封建統治者的畫像。
1.謂皇帝駕臨。
2.謂皇帝與婦女交合。
1.寬宏的度量。
1.深淵與密林。比喻事物集聚之處。
1.謂極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