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舊時套在囚犯脖子上防止其逃跑或反抗的戒具,用木板制成。也用作刑具。
1.
脫粒、打豆的農具。即連枷。
1.出自《國語·齊語》權節其用,耒、耜、枷、芟。
2.出自《釋名·釋用器》枷,加也,加杖於柄頭以撾穗而出其谷也。
3.出自《天工開物·粹精》凡豆菽刈獲,少者用枷,多而省力者仍鋪場……凡打豆枷,竹木竿為柄,其端錐圓眼,拴木一條,長三尺許。鋪豆于場,執柄而擊之。
2.
古代加在犯人頸上的木制刑具。
1.出自《隋書·刑法志》罪刑年者鎖,無鎖以枷。
2.出自《舊唐書·刑法志》又系囚之具,有枷、杻、鉗、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3.出自《水滸傳》薛霸腰里解下索子來,把林沖連手帶腳和枷緊緊的綁在樹上。
4.出自《清史稿·刑法志三》軍、流、鎖禁,俱照旗人折枷日期,滿日開釋。
3.
指給犯人上枷;用枷枷住。
1.出自《唐語林·政事下》王忱為盩厔鎮將,清苦肅下,有軍士犯禁,杖而枷之。
2.出自《水滸傳》李逵來到死囚獄里說道:“我是直日神將,如何枷了我?”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殿上王者大怒,叫取枷來,將毛烈枷了。
4.出自《文明小史》﹝傅知府﹞恨不得把抗捐的人,立刻捉拿下來,枷打示眾,做個榜樣。
4.
用枷牲畜的用具把牲畜枷住。
1.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枷天狗,紲墳羊。
2.出自《春潮急》﹝金毛牛﹞脫掉棉襖,光著身子把牛枷上……狠狠地一鞭又一鞭,將牛打得飛跑。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