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刀裂物的聲音。參見“騞然”。
1.出自《說岳全傳》〔王佐〕腰間拔出劍來,??的一聲,將右臂砍下。
2.
破裂聲。
1.出自《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序擘??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3.
快速;忽然。參見“騞然”。
1.出自《列子·湯問》其觸物也,??然而過,隨遇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
2.出自《酉陽雜俎·雷》氣復如半床,已至如盤,??然墜地,變成熨斗、折刀、小折腳鐺焉。
3.出自《月夜登城》詩酒酣對客發幽興,清嘯??然滿滄州。
1.潮濕的存物之處。
1.用牛榔木漚制成的餅。
1.即鷗鷺。漚,通"鷗"。
1.將麻莖或已剝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發酵,達到部分脫膠的目的。
2.《晉書.石勒載記下》"勒令武鄉耆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賜甲第一區,拜參軍都尉。"后因以為爭斗之典。
1.漚麻的水池◇趙國主石勒未貴時,曾與李陽爭漚麻池,舊址在今山西省榆社縣。
1.泡影般的夢。
1.見"漚珠槿艷"。
1.即鷗鳥。漚,通"鷗"。
1.水泡。
2.喻虛幻不實。
1.果實名。
1.火氣悶在心里。
1.一種潤膚的香脂。
1.嘔吐腹瀉。
1.長時間地浸泡并覆以泥,使之腐爛。
1.香氣濃郁。
1.比喻短暫的幻景。漚珠,水泡。槿,木槿花,鮮艷而易凋謝。
1.亦作"漚苧"。
2.漚麻。
1.見"漚纻"。
1.一種潤膚的油脂香蜜。
1.方言。躺倒;不能動彈。
1.矮小的凳子。
1.方言。謂因勞累或慪氣等在家躺倒﹑睡倒。或指物體損壞不能使用。
1.趴伏下。
2.倒下。
1.象聲詞。
1.象聲詞。物體落地或撞擊的聲音。
1.見"啪嗒"。
1.亦作"啪搭"。
2.象聲詞。物體落地或撞擊的聲音。
1.象聲詞。器物碰碎聲。
1.象聲詞。器物爆裂聲。
1.象聲詞。物體落地或撞擊聲。
1.花。
1.花卉。
1.多而散亂貌。
1.謂瑵以金作花形。瑵,古代車蓋弓端伸出部分。
1.把持﹑控制。
1.古代兵車名。又名李公車﹑孩兒杷。車上設有機伏,下牽繩引發,可飛石擊遠,用于攻城破寨。見明黃一正《事物紺珠》。一說,杷車屬飛梯一類,登高時使用。《武備志·軍資乘》繪有"杷車"圖。
1.扒桿船。一種輕便的小船,灘行多用之。
1.植物名。其仁甘香如杏仁,花如杏花而色微淡,冬季開花。
1.謂搜羅挑選人材。
1.梳理,整理。
1.杷除去柄的部分。
2.抓扭對方頭部。十八般武藝之一。
1.用杷推聚。形容數量極多。
1.濃艷致密。
1.亦作"輱軻"。亦作"輡軻"。
2.困頓,不得志。
3.坎坷,路不平。
1.用車撕裂人體。
1.車裂分尸。
1.回環曲折。
1.以車撕裂身體。
1.即車裂。古代一種酷刑。
1.車裂或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