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將麻莖或已剝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使之自然發(fā)酵,達到部分脫膠的目的。
2.《晉書.石勒載記下》"勒令武鄉(xiāng)耆舊赴襄國。既至,勒親與鄉(xiāng)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于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賜甲第一區(qū),拜參軍都尉。"后因以為爭斗之典。
1.詭詐之術。
2.間道﹔捷徑。
1.詭詐地行動。謂陰謀行刺。
1.用假話對答。
1.用詭詐手段奪取。
1.詭怪惡劣。
1.謂心口不一﹐與心志相違。
2.謂假意服罪。
1.謂趨向﹑旨趣不同。
1.變更。
1.違反本心。
2.詭詐﹐弄虛作假。
1.明清時課收田產賦稅﹐小民常數(shù)倍于官紳﹐故有田產者常將產權假托于官紳名下﹐謂之"詭掛"。
1.奇觀。
1.指奇異瑰麗的事物。
1.怪異與美好。
1.假托的名號。
1.不以正道而投合。
1.假意附和。
1.詭詐奸滑。
1.詭詐奸猾。
1.鬼話﹐虛誑不實之辭。
1.猶恢詭。荒誕怪異。
1.怪異夸誕。
1.亦作"詭輝"。
2.異彩﹐變幻異常的光輝。
1.見"詭暉"。
1.怪異隱晦。
1.蠱惑﹔惑亂。
1.潛匿蹤跡。
1.怪異偏激﹐異于常情。
1.假冒門籍。
狡詐的計策~多端。
1.將自己的田地偽報在他人名下﹐借以逃避賦役的一種方法。
1.假發(fā)髻。
1.反間。
1.怪異艱澀。
1.見"詭謇"。
1.詭詐。
1.防備非常變故的禁令。
1.以不正當?shù)氖侄胃偁帯?/p>
1.怪異特出。
〈書〉①奇異多變。②離奇古怪言語~。③詭詐為人~。
1.詐騙。
1.欺騙隱瞞。
1.虛夸失實。
1.奇特怪異的種類。
2.猶丑類﹐狡詐之徒。
1.奇異華麗。
1.謂水回旋撞擊。
2.怪異不合常情。
1.奇丑之人。
1.以虛偽﹑詭詐手段逃避應負擔的賦稅﹐謂之"詭漏"。
1.間道﹐捷徑。
1.變易﹑擾亂。
1.詭詐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