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聲詞。物體落地或撞擊的聲音。
1.孵育。桴,通"孚"。
①〈方〉小筏子。②桴芒凇
1.水泡。
1.宋黃庭堅之號。
1.東漢人,精于醫,姓名不傳。
2.宋黃庭堅別號。
1.浮沉。湛,通"沈"。謂失意,不得志。
1.獸名。
1.見"符葆"。
1.亦作"符寶"。
2.即附寶。相傳為黃帝的生母。
1.外表。
2.顯露的征兆。
1.即傅別。古代的一種債券。分別為二﹐雙方各持其一以為憑證。
1.亦作"符彩"。
2.美玉的文理色彩。
3.比喻人的外表儀容。
4.指文藝才華。
1.見"符采"。
1.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處所。
1.見"符策"。
1.亦作"符冊"。
2.符契簡策。
1.亦作"符讖"。
2.符圖讖緯的統稱。泛指各種預言未來的神秘文書。
1.見"符敕"。
1.亦作"符勅"。
2.敕命文書。
3.指符箓。
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門關。
2.指兵符。
1.掛在小孩頸上的布制袋形護身符。
1.符移關牒等公文的統稱。
2.官符和度牒。官府給予僧道的證明文件。
1.猶符術。
1.唐制﹐定期通過考試銓選官員﹐凡達到標準的﹐朝廷給符并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謂之"告身"﹐又稱符告。
1.道教指守護符箓的神官。
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認為人的感覺、觀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僅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的記號、符號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論。
數理邏輯。
(數量、形狀、情節等)相合~事實 ㄧ這些產品不~質量標準。
1.克制鬼神的符咒。
1.即銅虎符『制﹐朝廷授予郡守銅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長官的職權。
1.桔梗的別名。
1.見"符扈"。
1.符合。
1.符伍與名籍。
1.符號;標記。
1.猶孚甲。種子的表皮。符﹐通"孚"。
1.符咒禁架的合稱。皆方士禁咒之術。
1.書面的教令;批示。
1.指畫符打醮。道士祈福禳災的祭祀活動。
1.同"符節"。
古代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做憑證的東西。用竹、木、玉、銅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
1.持有朝廷所頒符節的官員。指天子的使臣。
1.符咒與禁架。
1.仙家的經典。
1.天賜的瑞兆。
中國傳統名稱為海參崴”。俄羅斯遠東區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市。人口60萬(198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和北冰洋航線的終點。工業以造船、魚類加工為主。原屬中國,1860年被帝俄割占。
1.符節的紋理。
1.記錄符命的歷書。
1.即符官。
1.夫馀和挹婁的并稱。皆古代東方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