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呈淡黃色,結圓筒形莢果。從花蕾中可提取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可作藥用。木材可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
2.
名詞
(Huái)姓。
1.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夏開蝶形花,色黃白,結莢果,圓筒形。材質致密,可供建筑和制器用。花和果實可制黃色染料。花蕾種子和根上的皮可入中藥。
1.出自《國語·晉語五》﹝??麑﹞觸庭之槐而死。
2.出自《在懷縣作》詩白水過庭激,綠槐夾門植。
3.出自《和李司勛過連昌宮》夾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壓山原。
4.出自《次韻王子慎玉田道中兼呈韓公美閣老》古道陰陰槐樹老,歸鴻杳杳荻花秋。
5.出自《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2.
草名。即續斷。多年生草本。種類頗多,根可入藥。
1.出自《通志·昆蟲草木一》續斷,曰龍豆,曰屬折,曰接骨,曰南草,曰槐,曰大薊,曰馬薊。
3.
姓。唐有槐公儉。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槐氏,左傳富父槐之后,以王父字為氏。槐,音回。
1.指帝王按時巡狩。
1.指先王遺教。
1.干旱。
2.指春天。
1.當世的要害。
2.當時有權勢的人。
1.四時的衣服。
1.拱手當心以作揖。王見諸侯的作揖禮式。
1.時代更替,社會風俗變易。泛指時世﹑風俗等都起了變化。
1.對時政的見解。舊時銓試官員項目之一。
1.即時文﹑八股文。
1.一時流行的傳染病。
1.指時人的意思。
1.因時。謂因時而動。
1.當代的英才。
1.即鰣魚。
1.當時的口語。
1.謂按季節而育養。
1.時人的稱譽。
1.指帝王適時的出游。
1.亦作"時奧"。
2.謂氣候和暖。
1.四時和月分。
2.時間;時候。
3.指節令。
1.古人迷信,認為人一生的吉兇遭際均由命運決定,并通過時間的運轉表現出來,稱為時運。
2.謂時光流轉,節序變化。
3.時代的風氣。
1.當時流行的曲調。
1.猶時相。
1.暫時。
1.當代的賢達。
1.應時的美味。
2.當代的名人。
1.唐時廷議奏對的記錄,稱"時政記"。始于唐長壽間。由宰相撰著,封送史館。
1.儒家謂立身行事,合乎時宜,無過與不及。
1.當代的君主。
1.現時的食物。
1.亦作"時妝"。
2.時興的裝飾,打扮。
3.當代通行的裝飾,打扮。
款式新穎而富有時代感的服裝。時間性強,每隔一定時期流行一種款式。采用新的面料、輔料和工藝,對織物的結構、質地、色彩、花型等要求也較高。講究裝飾、配套。在款式、造型、色彩、紋樣、綴飾等方面不斷變化創新、標新立異。
展示服飾用的人體。可以是真人或是人造模型。真人在時裝表演和時裝攝影時,穿著時裝展覽樣品,同時伴以一定的動作、舞蹈或顯示一定的姿勢,以更好地顯示時裝效果。
1.為時人所尊崇。亦指為時人所尊崇的人。
1.時盡。指年底。
1.賞識并提拔。
1.謂了解﹑認識事物之變化。
1.謂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1.識別辨認。
1.識別辨認。辯﹐通"辨"。
1.辨認﹔鑒別。
1.識見及才能。
1.能識別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1.識見和氣度。
1.識知察覺。
1.謂理解人事的盛衰變化。
1.說破。
1.有識見﹐能洞達事理。
2.識鑒并洞達。
1.懂得事情的要領或有關大局的道理。
1.識知圣道。
2.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