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敗壞;衰亡。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
2.出自《書·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3.出自《報任少卿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4.出自《衡山中院大律師塔銘》礱茲石兮垂萬年,世有壞兮德無遷。
5.出自《本朝政要策·文館》三館之設,盛於開元之世,而衰於唐室之壞。
2.
傾圮,倒塌。
1.出自《詩·大雅·板》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2.出自《韓非子·說難》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3.出自《論衡·偶會》壞屋所壓,崩崖所墜,非屋精崖氣殺此人也。
4.出自《隋宮》詩煬帝春游古城在,壞宮芳草滿人家。
3.
崩潰。
1.出自《過秦論》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2.出自《后漢紀·光武帝紀三》漢兵乘勝薄之,賊皆殊戰,漢軍大壞。
4.
變質;變得不好或有害。
1.出自《齊民要術·養羊》作干酪法……得經數年不壞,以供遠行。
2.出自《馬氏日抄·特迦香》此特迦香也……佩服之,身體常香,神鬼畏伏。其香經百年不壞。
3.出自《家》我現在老了,記性壞了,今天打牌有一次連和也忘記了。
4.出自《銅墻鐵壁》他會介紹你到救護站去裹一裹傷。天熱,不裹可要壞。
5.
舊時稱革職,免官。
1.出自《周公攝政》恁地卻依正理。壞了臣於法合宜,壞了臣於民有益,不壞臣於君不利。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這個官人已壞了官,離了地方去了。
3.出自《儒林外史》是寧國府知府壞了,委我去摘印。
4.出自《中國現在記》我如今是壞了官的人,上不得折子的。
6.
毀壞,指敗事。
1.出自《智囊補·閨智·董氏》俊臣國賊也,勢不可久,一朝事壞,奸黨先遭,君可敬而遠之。
2.出自《四世同堂》她知道了自己的重要,尊敬了自己,不能逞氣一時而壞了大事。
3.出自《上海的早晨》有的時候,只能個別活動,又不能明說;叫余靜她們知道,事體就壞了。
7.
加害;殺害。
1.出自《替殺妻》這婦人待要壞哥哥性命。
2.出自《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且說周三壞了兩個人命,只恁地休,卻沒有天理!
3.出自《水滸傳》一個也不要壞他,快做七輛囚車裝了。
8.
喪生,死。
1.出自《警世通言·樂小舍??生覓偶》至有不識水性深淺者,學弄潮,多有被潑了去,壞了性命。
2.出自《邊城》天保大老已經壞了,你知道了吧?
9.
花費,耗費。
1.出自《捉船行》前頭船見不敢行,曉事篙師斂錢送。船戶家家壞十千,官司查點候如年。
2.出自《水滸傳》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柴進知道,那里肯要他壞錢。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卷十四:“壞了我十千錢,一個柑不得到口,可恨!可恨!
10.
不好;惡。
1.出自《紅樓夢》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著壞心,還只怨人家偏心呢。
2.出自《韋護》韋護知道他第一步給人的印象并不怎么壞。
11.
引申為壞主意。
1.出自《闖江湖》這是誰跟你使的壞?
12.
用在動詞之后。表示程度深。
1.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既然舍人已有了親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牽腸掛肚,空想壞了。
2.出自《西游記》活活的笑倒個孫大圣,孜孜的喜壞個美猴王。
3.出自《二馬》你這一穿中國衣裳,唱中國曲,她非喜歡壞了不可。
13.
用在動詞之后。表示引起不好的變化。
1.出自《紅樓夢》倒不是怕唬壞了他,頭一件你凍著也不好。
2.出自《小城春秋》有一天爺爺怎樣吃壞了肚子,倒在山上,好容易讓兩個砍柴的抬下山來,已經沒救了。
14.
拆毀;毀掉。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
2.出自《論衡·謝短》宣帝之時,河內女子壞老屋,得《易》一篇,名為何《易》?
3.出自《百喻經·詐稱眼盲喻》便欲自壞其目,用避苦役。
4.出自《鷓鴣天》詞城連曉雨枯陵樹,江帶春潮壞殿基。
1.消除憂愁。
1.除去,使不存在。
2.猶消遣;消受。
1.消減凈盡。單,通"殫"。
1.病名。
1.消滅;清除。
1.中醫謂以藥物消散疏導。
1.猶倒賣。
1.亦作"消的"。
2.需要;須得。
3.值得;配得。
4.禁得起。
5.享受;享用。
1.見"消得"。
1.消除毒害。
2.用物理方法或化學藥品殺滅致病的微生物。
1.消減;耗費。
2.貧乏;缺少。
3.疲倦。
1.滅火和防火。亦指滅火﹑防火人員。
1.猶消耗。
通常指個人消費。人們消耗物質資料以滿足生活需要的過程。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消費是人們生存和恢復勞動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生產人們的自身。生產決定消費,但從一般意義上說,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對生產產生重大影響,能促進或阻礙生產的發展。廣義上,消費還包括屬于生產本身的生產消費,如原材料的消費、活勞動的消費等。
用于個人和社會消費的那一部分國民收入。包括個人消費、文教衛生科學等方面支出以及社會保障基金和國家管理費用等。
1.供消費的物品。通常指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
①指一定消費者群體(如兒童、婦女、青年、老年人)在不同時期對商品需求的變動趨向。它取決于購買力水平、商品供應品種和社會風尚等。②指消費開支占收入的比例。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1936年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首先使用。他認為消費會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費的增加量一般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因而將導致社會消費需求的不足。
①指生態系統中利用有機體作為食物的生物。主要是動物,也包括某些非綠色植物。直接以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稱為初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的食肉動物是次級消費者,捕食次級消費者的食肉動物是三級消費者,依次類推。②物質資料或勞務活動的使用者或服務對象。
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主要有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中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自主選擇的權利,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準確的公平交易條件,以及人格、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的權利等。
1.消除。
1.謂消除災變,恢復正常。
1.費工。
1.舊俗入冬后,親朋相聚,宴飲作樂,謂之"消寒會"。此俗唐代即有,也叫暖冬會。見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卷三。
1.舊俗冬至后八十一日之計日圖。其形制不一。
①逐漸減少、消失消耗精力|消耗能量。②使消耗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③度過閑暇時間消耗光陰。④消息;音訊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心下慢了。
1.干枯;枯竭。
1.花費,用掉。
1.熔化,消融。
2.謂動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變成可以被機體吸收的養料的過程。
3.比喻對知識﹑事物等的理解吸收。
人和動物體內對食物起化學分解作用的酶。能將攝入的食物分解成可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如脂肪酶把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高等動物體內存在于消化液中。
人體中具有消化功能的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前者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后者包括唾液腺、肝臟、胰腺等。
1.毀掉。
1.猶消散﹑渙散。
1.消除禍患。
1.毀壞,使消失。
1.銷毀,毀掉。
1.銷魂。靈魂離散。形容極度的悲愁﹑歡樂﹑恐懼等。
1.消釋排遣。
2.打發掉;花費掉。
①被動;不振作消極療法|消極應付|這種態度太消極。②否定的;反面的;阻礙的消極勢力|消極因素。
1.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劃分修辭現象的兩大分野之一,與"積極修辭"相對。這種修辭大體是抽象的,概念的;以明白﹑通順﹑平勻﹑穩密等顧念事理的條件,作為修辭上必要的條項。也稱"規范修辭"﹑"一般修辭"。
1.消渴病。
2.消除疾病。
1.消瘦。
1.減少;降低標準。
2.謂消瘦。
1.消釋,融化。
1.交差;交代。
2.消受,吃掉。有詼諧意。
1.滅盡。
1.消釋;消除。
1.謂用盡無馀。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1.解酒,醒酒。
2.謂飲酒。消,消受。
1.沮喪。
2.削減;減弱。
1.消盡,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