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里巷門。巷門。
2.
名詞
宏大。高,大。
3.
形容詞
(器物中心)寬敞。
4.
名詞
姓。
1.
巷門。亦泛指門。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七年》齊慶克通于聲孟子,與婦人蒙衣乘輦而入于閎。
2.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乃盟諸僖閎。
3.出自《漢書·揚雄傳下》獨不見夫翠虬絳螭之將登虖天,必聳身於倉梧之淵;不階浮云,翼疾風,虛舉而上升,則不能戟膠葛,騰九閎。
4.出自《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以門隘,為買地大其閎,號回軒巷。
5.出自《聊齋志異·辛十四娘》仰見高閎,以策撾門。
2.
大;宏大。參見“閎大”。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器閎以奄。
2.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布頀閎澤,延曼太原。
3.
寬廣;恢宏。
1.出自《淮南子·齊俗訓》故其見不遠者,不可與語大;其智不閎者,不可與論至。
2.出自《進學解》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4.
通“泓”。水深。泛指深遠。參見“閎流”。
1.出自《莊子·天下》其於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
5.
姓。殷周之際有閎夭。見《書·君奭》。
1.逐次;逐一。
2.猶處處。
3.整飭貌。
4.象聲詞。
1.形容相隔極短﹐緊相連接。
1.舊時杭州風俗﹐年初一把芝麻梗插在屋檐頭﹐取"芝麻開花節節高"之義以求日日進步﹐稱為"節節高"。
2.曲牌名。取自南曲《柳搖金》的后四句。以嗩吶或笛演奏。在京劇等戲曲中多用以伴奏禮儀動作﹐或只用前半段﹐作為劇中演奏樂器時的"效果"。
1.毗連成列貌。
1.象聲詞。鳥雀鳴聲。
1.舊時斷裂四肢﹑分解骨節的酷刑。
2.草木枝葉殘謝脫落。
3.謂樂曲節奏分明。
4.剖開竹節。喻順利無阻。
1.氣節;操守。
1.謂節制約束而又剛毅堅強。
1.猶節旄。
1.猶節物。應時節的景物。
1.舊時稱逢節日向所聘請者贈送的錢物。
1.節制飲酒。
2.江南舊俗﹐稱冬至前夕飲酒為節酒。
1.猶峻節。
1.猶節概。
1.猶節食。
2.方言。時機﹐機會。
1.猶節哀。
1.謂有所節制﹐不過分勞累。
1.節制享樂。
1.草枯萎時莖節斷落。
1.守節的寡婦。
過節時贈送的禮物。
1.謂嚴正不貪。
1.謂賦斂有度。
1.節操堅貞。
1.節制度量﹐限量。
1.見"節料錢"。
1.宋代逢時逢節分送的供娛樂用的錢。也稱"作劇錢"﹑"則劇錢"。宮廷中也有此俗。宋岳珂《愧郯錄》有《國初宮禁節料錢》。
封建禮教上指婦女守節或殉節。
1.猶節嗇。
1.《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今以"節流"指節約開支。
1.唐宋節度使植纛之樓。
1.從整篇文字里摘取重要的部分。
1.猶節離。
1.良馬。
1.人體的關節和脈絡。喻學說的源流。
1.猶節旄。
1.旌節上所綴的牦牛尾飾物。
2.指旌節。
1.猶節旄。
1.情節本末。
1.猶節婦。
1.鴛鴦的別稱。
1.文藝演出的項目表。
1.積年;歷年。
1.猶節日。
1.整理﹐累積。
1.孔穴。
1.節日喜慶。
1.進止。
2.心意的節制與趣向。
1.《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君取節焉可也。"杜預注"葑菲之菜﹐上善下惡﹐食之者不以其惡而棄其善﹐言可取其善節。"后因以"節取"指取其善節。
2.有節制地收取。
3.節錄。
1.猶偶然。湊巧;恰好如此。
2.聳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