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兩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2.
名詞
姓。
1.
屈膝,單膝或雙膝著地,臀部抬起。
1.出自《禮記·曲禮上》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2.出自《順宗實錄四》會神策軍人跪馬前云:“度支不給馬草。”
3.出自《陔余叢考·古人跪坐相類》葢以膝隱地,伸腰及股,危而不安者,跪也;以尻著跖,而體便安者,坐也……據此則古人之坐與跪,皆是以膝著地,但分尻著跖與不著跖耳。
4.出自《小二黑結婚》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聽。
5.出自《說文·足部》跪,拜也。
2.
引申為屈曲。
1.出自《春種秋收》又跪指頭又逗點,數數落落,連埋怨帶夸一齊來。
3.
指足。
1.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下》門者刖跪請曰:“足下無意賜之余瀝乎?”
2.出自《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
1.猶偷行。暗中行走。
1.隱身法。
1.形容樹蔭濃密。
1.晦暗不明貌。
2.草木茂密成蔭貌。
1.繁茂成蔭貌。
2.道教內丹派養生煉氣用語。
1.形容高。
1.暗中憎恨。
1.寄托情懷。
1.亦作"寓跡"。
2.猶寄足。暫時寄住。
1.謂寄籍客居。
1.謂象征性祭祀。借此祭彼,托物致祭。
1.用金紙銀紙做的冥錢。
1.寄托精神。意謂修道。
1.寄居他鄉的人;外來暫住的旅客。
1.謂寄軍令于內政,只在暗中加強軍事力量。
1.明器的一種。祭祀或喪葬時所焚燒的紙龍﹑紙馬。
1.供客寄居的樓房。
1.寓所;居室。
1.隨葬之木偶馬。
1.托名;借名。
1.謂聽命于他人。
1.寄生在樹木上的植物。
1.猶過目;觀看。
1.猶寓息。指棲息之所。
1.即紙冥錢。古時祭祀或喪葬時用圭璧幣帛,祭畢埋在地下,因常被盜,其后或用范土為錢,以代真錢,魏晉以后又改用紙錢。因以紙替代真錢,故稱寓錢。
1.用白金水涂過的紙冥錢。
1.寄托情志。
1.羈旅之人。
2.木偶人。古用作陪葬的冥器。寓,通"偶"。
1.觀賞。
1.住所。
1.寄食。寄居在別人家里生活。
1.寄居之人。
1.傳說中的蠶神名。
1.猶在世。活在世上。
1.注視。
1.不在原籍,而在所居之地參加考試。
1.寄信;傳遞書信。
1.寄托的情思。
1.寄宿。
1.居住的處所。
1.寄托。
1.古代邊境上所設置的以備瞭望﹑迎送的樓館。亦指其主管官員。
1.住所。
1.托物;寄于物。
1.止息。
1.取僧侶寄放錫杖之意。謂僧侶寄居。
1.猶隱士。
1.寄托興致。
1.寄托其形體。
1.不用本姓,改用有寄托或隱含某種意義的姓氏。